> 文章列表 > 朱姓氏起源和来历

朱姓氏起源和来历

朱姓氏起源和来历

起源概述

朱姓是中国的一个古老姓氏,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多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以下是关于朱姓起源的一些详细信息:

1. 曹姓起源

朱姓的一个主要起源是源自曹姓。根据记载,朱姓的祖先曹挟是古代帝颛顼的后代,被周武王封在邾,建立了邾国。由于邾国较为弱小,它选择依附于强大的鲁国。后来,邾国的贵族在楚国灭掉邾国后,为了纪念自己的祖国,他们去掉“耳”旁,改姓为朱。

2. 子姓起源

另一个起源是源自子姓。宋国的开国君主宋微子启(商纣王的庶兄)有裔孙朱晖,原以国名为氏,称宋氏。春秋时期,诸侯灭宋,其后裔逃至砀(今江苏砀山县),改宋氏为朱氏

3. 姬姓起源

朱姓还有源于姬姓的说法。古代的邾氏族主要集中生活在今山东省邹县一带。这个起源与曹姓起源有些关联,因为邾国位于今山东曲阜东南,与邹县地理位置接近。

4. 祁姓起源

此外,朱姓还有一种起源说法是源自祁姓。这个起源与尧帝之子丹朱有关,丹朱被认为是朱姓的开姓始祖。当舜打败丹朱于丹浦后,丹朱的后裔中有一支向中国西南迁徙,先秦时主要分布在苍梧之野(今湖南宁远九嶷山一带)。在隋唐时期,这个支派发展成了沛国郡的望族,并构成了今日朱氏大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支派。

5. 改姓而来

除了上述几种起源,朱姓还有一些是通过改姓而来的。例如,南北朝时期的鲜卑族、元朝时期的蒙古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都有改姓为朱氏的情况。此外,明朝建立后,也有赐他姓为朱氏以示恩宠之举。

结论

综上所述,朱姓的起源复杂多样,涵盖了曹姓、子姓、姬姓、祁姓等多个来源。这些起源反映了中国历史上不同民族和文化的交融与变迁。朱姓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姓氏。

朱姓简介 朱姓历史 朱姓有多少人→MAIGOO百科

1、源于朱襄氏,以先祖名字为氏。 朱姓的第一个名人是虞舜的大臣朱虎。 朱虎氏族或为朱襄氏的后裔,朱虎的子孙表现不俗,西周的名隐士朱张、战国时齐国朱毛、魏国大力士朱亥、西汉中邑侯朱进等名人均称是朱虎的后代。 在先秦时一直活跃在冀鲁豫地区。 2、源于曹姓,以国名为氏(因得姓始祖是曹挟,该支系也被认为是源出于曹姓)。 传周武王封曹挟于邾国,建都于邾。 他的遗族以国为姓,称邾氏。 战国时,楚国灭了邾国,邾国的贵族四处逃散,为不忘祖国,因此去掉耳旁,改姓朱。 3、源于子姓,以先祖名字为氏。 出自宋国君主微子启的后裔公子朱之后。 西周初期,周成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以奉商祀。 宋微子的后裔公子朱死后,公子朱的子孙后代就以其名字为氏,称\"朱氏\"。 4、源于姬姓,以国名为氏。 古代的邾氏族主要集中生活在今山东省邹县一带。 5、源于祁姓,以先祖名字为氏。 源自尧帝之子丹朱,以丹朱为开姓始祖,属尧帝的嫡传后裔。 当舜败丹朱于丹浦后,丹朱后裔分支中,有一支向中国西南迁徙,先秦时主要分布在苍梧之野(今湖南宁远九嶷山一带)。 他们在社会进化演变中生存下来,在隋唐时期还发展成沛国郡的望族,并构成为今日朱氏大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支派。 6、源于改姓而来:①鲜卑族改朱姓: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族诸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拓拔宏在迁都洛阳后,开始推行大规模的汉化改革政策。 这一时期,有的北方少数民族将复姓改为汉姓朱氏。 ②蒙古族改朱姓:出自元朝时期蒙古主儿乞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蒙古族珠尔吉特鄂谟克氏,世居锡喇塔拉(今甘肃张掖永固镇),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朱氏;蒙古族珠尔奇氏,世居萨尔哈占(今内蒙古通辽),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朱氏、邓氏;蒙古族卓尔古特氏,世居科尔沁(今吉林科尔沁),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朱氏、周氏、康氏等。 ③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在仫佬族、苗族、瑶族、土家族、纳西族、东乡族、白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朱氏族人分布。 ④源于改姓,属帝王赐姓为氏。 当明朝建立后,便有赐他姓为朱氏以示恩宠之举。 赐姓朱氏有两类,一为赐外族夷蛮为朱氏,借以笼络,以示怀柔;另一种赐姓是为了褒奖臣下,以示恩宠。 迁徙传播朱姓发源于今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一带。 西周时,周武王封曹挟于邾(今山东曲阜东南),后部分邾人南迁至安徽丹阳、江苏丹徒等地;战国中叶,楚宣王灭邾国,迁邾人于楚(今湖北黄冈西北)。 魏晋时期,朱姓继续南迁,但主要繁衍地仍在淮河及长江下游大部分地区。 唐朝时,朱姓已出现在广东。 清朝时,进而又有人远徙东南亚及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 宋朝时期,朱姓大约有11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4%,排在第十位。 朱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朱姓总人口的15.8%。 其次分布于四川、安徽、湖北等。 当时的赣苏浙皖豫、川鄂为朱姓的两大聚集地区。 明朝时期,朱姓大约有186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2%,列为第十一位。 在全国分布集中于浙江、江苏、江西三省,大约占全国朱姓总人口的51%。 其次分布于甘肃、山东、福建三省。 宋元明600余年,朱姓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南方迁移,同时也向西北和西南运动。 当代,朱姓的人口已达1500多万,为全国第十三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2%。 从明朝至今600年中,朱姓人口由186万增到1500万,大约增长了8倍。 这可能与在明朝灭亡后,皇族朱姓因遭追杀、避国难而改姓,以及由其他姓氏所改的朱姓纷纷改回原姓有关。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河南、安徽、浙江、广东五省,大约占全国朱姓总人口的44%。 其次分布于湖南、山东、湖北、四川、江西、云南、河北、上海八省市,大约又占34%。 全国形成了苏浙皖的朱姓高密度聚居区。 当代朱姓人口分布频率,苏皖浙赣、山东南端、鄂湘东部、福建北部、广东中北部、云南大部、四川南端、贵州西南部、内蒙古北端,朱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1.32%以上,有的地区最高可达2.4%,以上地区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4%,居住了大约45.5%的朱姓人群。 20221月24日,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发布2021年全国姓名报告。 根据报告,朱姓人口分布最多的省份是江苏。 传统文化郡望堂号郡望吴郡、梁郡、沛郡、凤阳郡、河南郡、丹阳郡、义阳郡、钱塘郡、柘城县、太康县、永城县。 白鹿堂:宋朝理学家朱熹曾在白鹿洞书院讲学,所以称为\"白鹿堂\"。 居敬堂:朱熹讲学时主张\"循序渐进、居敬持志\"八个字的教学原则。 折槛堂:汉代时有槐里令朱云,上朝奏本,请杀奸臣张禹,触怒了皇帝,令刽子手拉去执刑。 朱云双手攀着金殿的门槛,刽子手用力拉朱云,结果把殿槛扮断了。 一本堂:朱氏的一支,迁至余姚,以望立堂。

宝宝起名

十二星座星座网所有人都爱上的权威星座网站 姓朱男孩起名大全,朱姓男孩名字大全 文献:蒲墟朱氏大宗祠主谱 历史:朱姓是当今中国第十四大姓,人口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一以上,在台湾排名第三十二。 朱姓原作邾姓,出自曹姓。 其祖先曹挟,是古帝颛项的后代,被周武王封在邾,建立了邾国。 因为邾国比较弱小,就依附于强大的鲁国。 发展和演变:朱姓也有另外一个起源,是说帝舜时有一个大臣叫朱虎的,他的子孙也以朱为姓。 虽然这一支的时间比较早,但朱虎的后代却没有资料可以查证。 朱姓的主要聚居地有:沛县,丹阳,吴郡,钱塘,谯郡,义阳,太康,洛阳,长沙,南康,吉安,建阳,庐陵等。 朱姓名人,尚有朱子清、朱子谦等。 补充资料: 姓氏起源: 出自曹姓,是颛顼帝的后裔。 其中,第5个儿子叫安,姓曹,封在曹(今山西东定陶县西南)。 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弟振铎在曹国,称为曹叔振铎;改封曹安的苗裔曹挟在邾国,称邾子挟,附庸于鲁国邹县。 春秋时,传至仪父,见齐桓公称霸诸侯,便附从于齐,进为子爵之国,亦称邾娄。 朱虎是舜帝时的大臣,他的后代有以朱为姓的。 宋国的开国君主宋微子启(商纣王的庶兄)有裔孙朱晖,原以国名为氏,称宋氏。 春秋时,诸侯灭宋,其后裔逃至砀(今江苏砀山县),改宋氏为朱氏。 聚集地: 西汉朱质有二子:朱禹、朱卓。 朱禹在东汉后期的党锢之祸中被杀,子孙避难逃到丹阳(今属安徽)。 朱卓的后裔由于任官的原因,主要是在今陕西、河南、湖北等省境内发展繁衍。 魏晋以前,朱姓已繁衍到北方河南、山东、安徽等主要地区。 唐末有朱葆光迁居湖南。 东晋时有朱玮自河南南阳徙居南康(今属江西),其后朱熹侨寓建阳(今属福建)。 朱熹之孙朱铨回迁庐陵*今江西吉安),朱铨的5世孙朱章甫于南宋末年避乱徙居吉安府安福县(今属江西),后又迁至广东兴宁宁中乡竹丝湖立业,成为朱氏兴宁竹丝派一世祖。 朱章甫的三儿子朱泗于元代徙居罗浮。 (今广西东兴各族自治县东)徐田,此后,子孙繁衍,分布于今广西、广东的许多地方。 朱姓在历史上一直是我国南方的大姓之一。 清康熙年间,台湾的农民起义首领朱一贵,是落籍台湾的朱氏中较有影响的一个。 朱一贵,原福建省长泰人,小名祖。 明亡之后,他迁居台湾台南县罗汉门,夏率众起义,以反清复明相号召,称大明重兴元帅。 各地农民纷起回应。 他被推为中兴王,年号永和。 后在清政府渡海进攻下,作战失利,他被俘就义。 从此,朱一贵在台湾留下了不朽的英名。 早在明永历十八年(公元1420年)朱无璋的后裔朱术桂随郑经来台开垦。 现今台湾的新竹、台南、基隆等地,是朱姓人氏较多的县。 白鹿堂:宋朝时大理学家朱熹曾在白鹿洞书院讲学,所以称为白鹿堂。 居敬堂 :朱熹讲学时主张 循序渐进、居敬持志 八个字的教学原则。 循序渐进在教学方法上先易后难,由浅入深。 折槛堂:汉代时有槐里令朱云。 当时奸臣张禹,欺君害民,作恶多端。 但因为皇帝信任他,谁也不敢惹他。 朱云却面不改色,侃侃地向皇帝摆出张禹的罪恶事实,大讲诛奸臣才能保住社稷的道理。 刽子手来拉他去执刑,朱云却双手攀着金殿的门槛,道理还是讲个不完。

朱姓文化_朱姓家族的文化与故事等

江南第一古祠——源自宋文公朱熹解读百家姓朱姓。 朱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祁姓、子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 儒里原是长江航道东移后留下的一片江滩沙地。 西去五里为华山,山虽不高,顶有小镇,却是古代京口往云阳大道的必经之地,曾有一番牛车辘辘、商贾云集的繁荣景象。 到元末...。 朱家峪——与皇帝同宗的齐鲁第一古村解读百家姓朱姓。 走进与皇帝同宗的齐鲁第一古村,朱家峪。 据传,战国时期便有庐于此,原名城角峪,朱氏于明洪武初年入村,因朱氏与皇帝朱元璋同宗,复更名朱家峪。 自明初至今,虽历经六百年沧桑巨变,仍完整的保存了原来的...。 朱姓宗祠对联大全:两朝天子,一代圣人解读百家姓朱姓。 整理古老姓氏朱姓,宗祠对联大全。 四言通用联负荆勤读;折槛旌忠。 上联典出西汉吴县人朱买臣,字翁子,汉武帝时任会稽太守,后官主爵都尉、丞相长史。 下联典出西汉平陵人朱云,字游,是一个正直而忠心的臣...。 朱姓皇帝共有多少位?是哪个朝代的皇帝解读百家姓朱姓。 解惑历史上朱姓建立过多少个朝代,共有多少位皇帝?。 1.朱粲。 7世纪初大楚皇帝,隋大业年间自立称王,后称帝,堕落而残暴,投降唐政府后再降王世充,最后为唐所杀。 2.朱(ci)。 8世纪末秦皇帝,原...。 朱姓堂号大全,满满都是皇室后裔的骄傲解读百家姓朱姓。 整理两朝皇帝的后裔朱姓,堂号大全。 朱姓有沛国堂、吴郡堂、丹阳堂、钱塘堂、河南堂、义阳堂、南阳堂、凤阳堂、紫阳堂、太康堂、永城堂、婺源堂、新安堂、义安堂、遂安堂、金陵堂、注(注)经堂、注(注)...。 两朝皇帝的后裔——朱姓排名第几位?解读百家姓朱姓。 讲述两朝皇帝的后裔,朱姓现今在百家姓中排名第几位。 朱姓,在宋版的《百家姓》里就已经排到了第17位,至2015年朱姓总人口约1500万,保持在第15位,平均100个人里就有1多个姓朱的同学。 早...。 神秘莫测的蜘蛛:朱姓图腾的含义朱姓,其实对于大家来说也并不陌生,古代的朱元璋,那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 那么关于这个神秘莫测的姓氏,很多人并不了解朱姓图腾是代表着什么含义,让我们一起到百家姓了解了解吧。 朱姓图腾在我国最古老的汉语字典——《说文解字》中,对朱作了如下的描述:朱,赤心木,松柏属。 从木,一在其中。

姓氏文化:朱姓

战国时,邾国被楚国所灭,其公族子孙遂以国名\"邾\"为氏,后邾国君主支庶子孙又去邑为朱姓,并尊朱挟为得姓始祖。 一种正统的说法认为,尧帝是中华民族共同祖先黄帝的后代。 被称为正史之祖的《史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黄帝生玄嚣,玄嚣生峤极,峤极生帝喾。 帝喾娶陈锋氏部落的女子庆都为妻,生子放勋,这便是大名鼎鼎的尧帝。 尧帝姓祁,名叫放勋,号称陶唐氏,因此又叫唐尧或者唐帝。 尧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位大圣人大贤君,他统治的时代是中国理想时代的最完美代表。 尧帝属于五帝三皇中的五帝之一,在中国文明史上,他的地位仅次于黄帝,而居于舜帝、夏禹、商汤、周文王、周公、孔子之上。 尧帝娶古代散宜氏部族的女子女皇为妻,生了十个儿子。 丹朱氏祁,名朱(或作\"练\"),也是中国历史上很著名的人物。 他的事迹见载于最古老的文献《尚书》和《世本》、《庄子》、《六韬》、《吕氏春秋》、《史记》、《山海经》等多种正史和子书。 氏书与正史记载,尧子丹朱的后裔,分为数支。 一支以房为氏,一支以狸为氏,一支以傅为氏,另有一支丹朱的后裔,则以始祖之名\"朱\"为氏,成为后世朱氏中的重要一支即祁姓朱氏。 他们把始祖丹朱的陵墓带到了苍梧,而且也将朱氏族的图腾神木即朱木也带到了这里。 《山海经》中因此才有了舜与丹朱葬于苍梧以及舜所葬岳山有朱木的记载。 丹朱这一支祁姓朱氏的生命力较强,他们在强存弱亡的社会进化演变中顽强地生存下来,在隋唐时期还发展成沛国郡的望族,并构成为今日朱氏大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支派。 朱虎,亦称朱彪,又名伯虎,是远古舜帝时代的大臣,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号为姓氏者,称朱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据文献记载,朱虎是帝喾高辛氏统治时期的一位部族首领,属于当时的\"八元\"之一。 朱虎的后裔源远流长,成为今日朱氏大家族中最为古老的一支,皆尊显祖朱虎为朱氏为得姓始祖。 此后,如《姓氏急就篇》、《姓氏考略》、《姓氏寻源》等,均记载朱氏族人中有一部分是出自朱虎后裔。 源于子姓,出自宋微子启的后裔公子朱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宋微子是商王纣的庶兄,是宋国的开国君主。 在今日朱氏大家族中,还有一支著名的子姓朱氏。 这一支朱氏源于宋国始祖、商朝末帝纣王庶兄微子启之后,以公子朱为始祖。 最早记载朱氏为微子之后的是东汉大学者蔡邕,他在《朱公叔鼎铭》中说:子姓朱氏的开姓始祖,是商王帝乙之孙、宋开国祖微子启之子,姓子名朱,史称公子朱。 子姓朱氏,发源于宋国,后迁徙于江苏砀山,然后再迁徙于河南宛县。 一说自宋国迁至沛国郡相县,再自沛国迁南阳宛县。 到两汉时期,宛县朱氏显赫一时。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族诸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南北朝时期(479--556年),北魏孝文拓拔宏在迁都洛阳后,开始推行大规模的汉化改革政策,其中,将改北方胡人复姓为汉族单姓是一项重要举措,这一时期,有大量的北方少数民族多将复姓改为汉姓朱氏。 鲜卑族渴烛浑氏,后改为汉字单姓朱氏。 ⑵。 鲜卑族可足浑氏,亦称可朱浑氏、可烛浑氏,后改为汉字单姓朱氏。 ⑶。 代北可朱浑昌氏,后迁居怀朔(今内蒙古固阳),后改为汉字单姓朱氏。 鲜卑族朱氏,在唐朝中、晚期大部皆逐渐融入汉族,少部分融入蒙古族、女真族、达斡尔族中,成为北方少数民族中朱氏的主流。 《广韵》、《元和姓纂》、《姓解》、《通志氏族略》均记载:\"北方渴烛浑氏,后改为朱氏。 \"鲜卑族可足浑氏,改朱姓。 可足浑也写作可朱浑、可烛浑。 比如可足浑长生,鲜卑族,任官员外散骑常侍,后改为朱长生,本代北人(今山西及河北一带)人,后因官徙居河南,后裔形成六朝望族河南朱氏。 又有可朱浑昌,鲜卑族,也出自代北,又居怀朔,随北魏南徙河南,后魏任吏部尚书,封乐陵郡开国公,后改名朱瑞,字元龙。 源于姬姓,出自古代邾氏族集中生活之地,属于以国名为氏。 他们将自己所居之地也称为邾,因而在今山东邹县一带留下了邾城(今山东邹县)、邾峄山(又名邹山、邾山)等地名。 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朝时期蒙古主儿乞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蒙古八旗姓》等记载:1.蒙古族珠尔吉特鄂谟克氏,又称鄂尔沁氏、珠尔齐特氏,世居锡喇塔拉(今甘肃张掖永固镇)。 蒙古族、满族珠尔吉特鄂谟克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朱氏。 2蒙古族珠尔奇氏,亦称朱尔奇氏、珠勒沁氏,源出元朝时期蒙古主儿乞氏部落,世居萨尔哈占(今内蒙古通辽)。 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JurkiHala。 蒙古族、满族珠尔奇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朱氏、邓氏。 3蒙古族卓尔古特氏,亦称朱勒豁得氏,世居科尔沁(今吉林科尔沁)。 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JorgutHala。 蒙古族、满族卓尔古特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朱氏、周氏、康氏等。

史上朱氏家谱!权威发布!朱家人转起!

二、朱字来源\"朱\"字,在最古老的甲骨文和金文中写作本或者米,小篆写作米。 三、朱氏来源1、源于朱襄氏,以先祖名字为氏。 朱襄氏是伏羲氏的大臣,被封于朱(今河南柘城),以赤心木朱为图腾,后来朱襄氏成为\"炎帝\",三代炎帝朱襄氏均活动于今河南柘城一带,其后代以朱为姓氏。 2、源于朱虎,出自远古帝舜时期大臣朱虎之后裔,以朱虎为得姓始祖。 西周的隐士朱张、战国齐人朱毛、魏国大力士朱亥、西汉中邑侯朱进等人均称是朱虎的后代。 3、朱姓始成于西周,以国名为氏(因得姓始祖是曹挟,该支系也被认为是源出于曹姓)。 传周武王封曹挟于邾国,建都于邾。 他的遗族以国为姓,称邾氏。 战国时,楚国灭了邾国,邾国的贵族四处逃散,为不忘祖国,因此去掉耳旁,改姓朱。 4、源于姬姓,以国名为氏。 古代的邾氏族主要集中生活在今山东省邹县一带。 5、源于子姓,以先祖名字为氏。 出自宋微子启的后裔公子朱之后,以公子朱为始祖。 周成王封商纣王之庶出之兄微子启于宋,以奉商祀。 至战国后期公元前286年,齐国灭宋。 6、源于祁姓,以先祖名字为氏。 源自尧帝之子丹朱,以丹朱为开姓始祖,属尧帝的嫡传后裔。 当舜败丹朱于丹浦后,丹朱后裔分支中,有一支向中国西南迁徙,先秦时主要分布在苍梧之野(今湖南宁远九嶷山一带)。 他们在社会进化演变中生存下来,在隋唐时期还发展成沛国郡的望族,并构成为今日朱氏大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支派。 7、源于改姓而来:①鲜卑族改朱姓: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族诸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拓拔宏在迁都洛阳后,开始推行大规模的汉化改革政策。 其中,将改北方胡人复姓为汉族单姓是一项重要举措,这一时期,有大量的北方少数民族多将复姓改为汉姓朱氏。 ②蒙古族改朱姓:出自元朝时期蒙古主儿乞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蒙古族珠尔吉特鄂谟克氏,世居锡喇塔拉(今甘肃张掖永固镇),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朱氏;蒙古族珠尔奇氏,世居萨尔哈占(今内蒙古通辽),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朱氏、邓氏;蒙古族卓尔古特氏,世居科尔沁(今吉林科尔沁),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朱氏、周氏、康氏等。 ③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在仫佬族、苗族、瑶族、土家族、纳西族、东乡族、白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朱氏族人分布。 ④源于改姓,属帝王赐姓为氏。 当明朝建立后,便有赐他姓为朱氏以示恩宠之举。 赐姓朱氏有两类,一为赐外族夷蛮为朱氏,借以笼络,以示怀柔;另一种赐姓是为了褒奖臣下,以示恩宠。 四、朱氏郡望东汉朝永建四年己巳(公元129年),东汉王朝分会稽郡置吴郡,治吴县(今江苏苏州),辖区包括建德以下钱塘江两岸,故今浙江省杭州市亦在吴郡之内。 三国时期孙吴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另置一个吴郡,治所在乌程(吴青镇,今浙江湖州吴兴区)。 沛郡也称沛国郡、沛县,始建于汉朝初期。 西汉建立后,汉高祖刘邦将家乡泅水郡改为沛郡,治所在相县(今安徽濉溪)。 王莽改为吾符郡,东汉改为沛国。 三国魏移治沛县(今江苏沛县)。 西晋还旧治,后复为郡,又移治沛县。 南朝宋移治萧县(今安徽萧县)。 北齐时废。 东汉时改为国,后又改回沛郡,所辖地域大为缩小,而且郡治屡有迁移。 此支朱氏,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大司马朱诩。 三国魏移治沛县(今江苏沛县)朱氏通称沛国,以远祖兴起发源斯地,故名。 凤阳郡隋时置郡。 治所在钟离(今安徽凤阳)。 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 东汉时期既都洛阳,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 隋朝初年被废黜,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 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 民国时期建为河南省。 此支朱氏,主要为北魏时期浊浑氏、朱可浑氏所改的朱氏后代。 丹阳郡丹阳又称润州、丹杨郡,是我国十分古老的地名,所指的地方迭有变动。 汉朝实施郡县制度以后,先后又有许多以丹阳为名的郡和县。 丹阳郡始建于西汉朝元狩二年庚申(公元前121年),是由原鄣郡改置,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宣城),下辖十七县,辖境相当于今安徽省长江以南,江苏大茅山及浙江省天目山脉以西、浙江省新安江支流武强溪以此地区。 三国时期孙吴国移治到建康(今江苏南京),以后辖区缩小。 到了南北朝的后魏时,又在河南省项城县的东北置了一个丹阳郡。 隋朝灭后陈后废曾废黜,后隋炀帝又置润州,治所在延陵(今江苏常州),再以蒋州(今江苏南京)为丹阳郡。 唐朝时期移治到丹徒(今江苏镇江)。 另外,古代楚国原在丹阳,即今湖北秭归一带,楚文王东迁至今湖北枝江,仍名其地为丹阳。 还有,秦朝时期的丹阳县,亦称丹杨县,在今安徽省当涂一带,唐朝时期并入当涂县。 明、清两朝乃至民国、现今的丹阳只是个县级建制,位于江苏溧阳旁边,紧靠长江。 太康县秦朝时期置阳夏县。 钱塘县秦朝时期始置钱溏县,治所在灵隐山麓,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杭州市及以西一带。

朱氏起源

朱姓的起源与演变朱姓起源主要有四大支系:朱襄氏之裔、曹姓、狸姓和子姓。 第一支出自朱襄氏。 伏羲氏是比黄帝还要早的时代,传说伏羲氏制定了姓和氏的定义和传递的规则。 朱襄氏族是以赤心木朱为图腾,活动于河南淮阳一带的部落,其后有朱姓,有5000多年的历史。 朱姓的第一个名人是舜臣朱虎。 朱虎氏族或为朱襄氏的后裔,朱虎的子孙表现不俗,西周的名隐士朱张、战国时齐人朱毛、魏国大力士朱亥、西汉中邑侯朱进等名人均称是朱虎的后代。 在先秦时一直活跃在冀鲁豫地区。 第二支出自曹姓。 商朝初期,居住在河南灵宝东的曹阳的曹部落中分出一支,居于曹阳之西南的朱阳,称朱氏族。 朱人随曹人而迁移,商朝时迁移到河南淮阳原朱襄氏居住过的地方,春秋时为陈国的株邑。 西周初,周武王封女婿妫满于陈,夺株邑并入陈国,并封曹姓朱人的后裔曹挟于邾,今山东曲阜东南南陬村,建立邾国,为鲁国附庸。 战国中叶,楚宣王灭邾国,并迁邾人于楚的邾地,今湖北黄冈西北。 曹姓朱氏是朱姓中最主要的成分。 在先秦时期,曹姓朱氏一直活动于豫鲁苏鄂地区,曹姓朱氏的历史也有2400年。 汉朝时沛国(今江苏徐州)成为朱姓最重要的繁衍中心和发祥地。 第三支出自狸姓。 帝尧之子丹朱之后,以名为氏。 因丹朱封在丹水流域,在今河南浙水地区,古号丹朱。 舜封丹朱为房邑侯,故称房侯,别为狸姓。 隋唐时期,其后代在沛国相县发展为望族。 狸姓朱氏的历史也有4000年之久。 第四支源自子姓。 周成王封商纣王之庶出之兄微子启于宋,以奉商祀。 居于江苏砀山的宋微子之裔公子朱的后代以先祖名为姓。 子姓朱氏的历史有2300年。 外族基因的融入从三国以来,重要的由其他姓氏改姓朱的有施、康、李、范、舒、邱、胡等姓,尤其明帝王的赐国姓朱,其人数之多,数目之大,是历史上罕见的。 魏晋隋唐时,北方战乱和民众大迁移,中原百姓中融入了大量外族的血液,朱姓中也流入外族人的基因。 最主要的有:北魏时鲜卑族慕容部的可朱浑氏族,宋朝金国的女真人兀颜氏族,清朝满洲八旗的乌苏氏、朱佳氏、珠锡哩氏等氏族集体改姓朱。 这些外族与汉族长期混居后最终同化为汉族。 秦汉时,朱姓已普遍分布于中原和华东地区,尤其在江苏南部兴起,形成江南朱姓大族。 唐朝时朱姓已出现在广东。 明朝是朱姓的鼎盛时期,朱元璋大封同姓王,大赐国姓朱,这样朱姓迅速地向全国发展,特别是明初向云南的进军和屯垦,西南地区的朱姓得到很大的发展。 宋朝时期,朱姓大约有11O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4%,排在第十位。 朱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朱姓总人口的15.8%。 其次分布于四川、安徽、湖北等。 当时的赣苏浙皖豫、川鄂为朱姓的两大聚集地区。 明朝时期,朱姓大约有186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2%,列为第十一位。 在全国分布集中于浙江、江苏、江西三省,大约占全国朱姓总人口的51%.其次分布于甘肃、山东、福建三省。 宋元明600余年,朱姓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南方迁移,同时也向西北和西南运动。 当代朱姓的分布和图谱当代朱姓的人口已达1500多万,为全国第十三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2%。 从明朝至今600年中朱姓人口由186万增到1500万,大约增长了8倍。 这可能与在明朝灭亡后,皇族朱姓因遭追杀、避国难而改姓,以及由其他姓氏所改的朱姓纷纷改回原姓有关。 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江苏、河南.安徽、浙江、广东五省,大约占全国朱姓总人口的44%。 其次分布于湖南、山东、湖北、四川、江西、云南、河北、上海八省市,大约又占34%。 全国形成了苏浙皖的朱姓高密度聚居区。 朱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在苏皖浙赣、山东南端、鄂湘东部、福建北部、广东中北部、云南大部、四川南端、贵州西南部、内蒙古北端,朱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1.32%以上,有的地区最高可达2.4%,以上地区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4%,居住了大约45.5%的朱姓人群。 朱姓的传统文化郡望和堂号朱姓的郡望主要有:吴郡、沛国、河南、凤阳、丹阳、太康、钱塘、永成、义阳等九个。 除了与郡望同名的堂号外,朱姓堂号主要还有居敬、白鹿、折槛、紫阳、槐里、两仪、玉奇、明伦、婺源、新安、金陵等。 \"居敬\'\'和\"白鹿\"两堂号的来源出自宋朝大名鼎鼎的理学家朱熹,他曾在白鹿洞书院讲学,主张\"循序渐进,居敬持志\"八字教育原则。 而\"折槛\"堂号源出汉朝槐里令朱云.当时好臣张禹霸朝欺民,深得皇上信赖,朱云犯颜直谏,奏本杀禹,这下触怒皇帝,在被推出午门砍头之时,死抱殿槛,仍面不改色历数张禹罪恶事实,大讲除奸臣保社稷之道理,直到发生武士在拉朱云时把殿槛折断,武士与朱云一起倒地时,皇帝才被朱云的忠心和不怕强权的精神所感动,并醒悟过来。 后来处理了张禹,奖励了朱云,并且留下断残殿槛以提醒自己,也要求大臣向朱云学习,敢于向皇上提意见。

朱姓起源,朱姓的来源,朱姓的由来

朱姓起源,朱姓的来源,朱姓的由来 朱姓起源主要有四 一、出自曹姓,为帝颛顼之后裔。 相传帝颛顼有个孙子叫吴回,在帝喾时为火正祝融。 吴回的儿子陆终娶鬼方氏的女儿为妻,生有六个儿子。 其中,五儿子名安,曹姓。 战国时,邾国被楚宣王所灭,子孙去邑以朱为氏。 朱挟就是朱姓的受姓始祖。 此支朱氏世居沛国相县,是为江苏朱氏。 大约公元前27世纪,中国中原地区的华夏民族开始建立起最早的国家政权——一种酋邦,并产生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位君主。 这位君主的称号,就叫做“黄帝”。 少典娶有氏部族的女子附宝为妻。 传说附宝与少典成婚后,某夜在郊外田间散步,抬头仰望天空,欣赏满天星斗。 突然天空发出一道万丈光芒,如闪电,似银蛇,绕着北斗七星旋转不停。 附宝只感到腹中忽然一动,后来就因此有了身孕。 与一般女性怀孕不同,附宝足足怀胎24个月,才在一个叫轩辕的地方(在河南新郑西北,一说在山东曲阜)产下一位圣婴,他就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黄帝。 黄帝最初随父亲少典姓公孙,并继承了有熊氏的称号,因生在轩辕,就取名叫“轩辕”。 黄帝的姬姓部族兴起之日,正值原来统治中原、与黄帝有血缘亲属关系的炎帝部族走向衰落之时。 黄帝利用这一大好时机,联合其他中原部族,“振德修兵”,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然后向炎帝部落发动了——次猛烈的进攻。 经过一场空前血战,黄帝打败了西方的炎帝部落,“诛炎帝而兼其地”。 黄帝自然成为这个新兴的早期国家政权的君主,被尊为帝。 当时被征服的各氏族和部落,都遵从黄帝的号令,成为黄帝统治下的子民。 而黄帝又把自己的众多儿子、亲信、贵族分派到四方,去监督、管理天下臣民。 久而久之,黄帝与酋邦内务原始部族的关系,便由领袖与臣属关系演变为父子亲属关系。 各部族的成员,都认黄帝为父,他们的后裔子孙和分衍的各个姓氏,便也远溯黄帝为始祖。 黄帝的酋邦统治着当时天下近万个小邦国,实际上是很多原始的部族。 他制订了许多制度,他统治的时代是几千年来被中国历代政治家们所歌颂的文明典范。 据《淮南子》等书记载,黄帝时代,中原华夏地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民幸福长寿;社会安定,强不凌弱,众不欺寡,贵贱平等相待;法律简明不繁,官员公正无私,君臣上下同心;甚至出现了道不拾遗,夜不闭户,城郭不关,邑无盗贼,人们互相谦让,各族和平共处的太平景象。 黄帝娶了4位夫人,生了25个儿子。 其中,正妃累祖生2子:昌意、玄嚣。 昌意一支,居住在若水——今青海墨曲、四川若尔盖和岷江上游—带。 昌意被调派若水后,娶当地土著蜀山氏酋长之女昌仆为妻,在这里成家、立业、定居。 《大戴礼•帝系》和《帝王世纪》都说,昌意的正妃昌仆又名女枢,某晚看到天空有“瑶光之星贯月如虹”的异象,并因此心有所感而怀了身孕,后来便生下了朱姓血缘远祖颛顼。 但《山海经•海内经》对此又有不同的记载,认为颛顼是黄帝曾孙、昌意之孙,并说颛顼之父为韩流。 《山海经》为上古南方人记南方事的奇书,所记当更为真实可信。 颛顼像他的祖先黄帝一样,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圣大贤之人。 颛顼少负大才,年仅10岁,便成为东夷部落首领少昊的得力助手,20岁时,便继承少昊的帝位,成为东夷部落酋邦的首领,建都穷桑。 此后,颛顼又率领他的部族向西迁徙,挺进中原。 在这里,颛顼先与来自西北的共工部落大战一场,打得“天柱折,地维绝”,终于将共工氏赶到南方。 《帝王世纪》、《皇览》等书记载,颛顼于公元前2514年登帝位,执政78年,享年98岁时才去世,葬在东郡濮阳顿丘城南广阳里(今河南内黄县梁庄乡)。 而《山海经》则说葬于汉水上游的鲋鱼山(或作务隅、附禺)。 《春秋命历序》还记载,颛顼高阳氏曾传位20代,统治中原350年。 从颛项到晏安——朱姓的远古祖先当年北帝高阳颛顼娶邹屠氏、腾隍氏两位夫人,生了很多子女,见于史书记载的就有姒鲧、骆明、穷蝉、季禺、‘罐头、瘦约、伯服、祷杌等。 其中,颛顼的次妃腾隍氏又名叫女禄,她生了2个儿子:称、禺。 称,有的史书上也写作“伯称”,字伯服。 称的儿子叫老童,有的史书也写作“卷章”。 颛顼的这一支后裔,自称至吴回,因系庶出,没能承继颛顼的帝位,并逐渐向南迁徙,到重黎和吴回兄弟时,已迁徙至我国南方。

扒一扒朱姓起源和朱姓祖先的故事_朱襄

01朱姓的主要来源朱姓有四大大主要来源,下面详细展开介绍:1.源自上古炎帝朱襄氏,距今5000年以上2.源自尧帝儿子丹朱的祁姓朱氏,距今4300年左右3.源自周朝诸侯邾国的曹姓朱氏,距今2400年左右4.源自宋国公子朱的子姓朱氏,距今2300年多年一、源自上古炎帝朱襄氏秦始皇统一六国前的公元前239年,秦国丞相吕不韦及其门下诸子百家的门客合著的一部《吕氏春秋》,其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畜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士达作为五弦瑟,以来阴风,以定群生。 (译文:当年朱襄氏治理天下的时候,当地常刮风且阳气集聚太盛,万物四散,果实难以成熟,朱襄氏命令下属士达制作五弦瑟来招阴风,以中和阳气,实现万物众生正常生长)。 意思是:朱襄氏是上古天子炎帝的另一种叫法。 炎帝朱襄氏南宋罗泌所写的杂史《路史》里面也有对朱襄氏的描述:上古部落有巢氏之后,经历了多任部落首领后,朱襄氏被民众推举为首领,朱襄氏发明五弦瑟乐器,琴属阳,瑟属阴,琴的声音比较高,瑟的声音比较低,琴瑟和鸣,阴阳调和,朱襄氏用音乐来调和阴阳,才使得群生定、寒暑适、百物生、万民安。 华夏的先祖们,有巢氏教会人们建房子;燧人氏教会人们用火;伏羲教会人们结网捕猎驯养家畜,建立嫁娶制度,避免同姓通婚;神农氏教会人们农业种植和用中草药治病;朱襄氏发明五弦瑟,教会人们用音乐调和阴阳,治愈万物;黄帝教会人们造车造船、制做衣冠、养生治病。 有三任炎帝朱襄氏都建都于朱(今河南商丘柘城县)并葬于此,朱襄氏的后代以朱为姓,成为朱姓最早的一个分支。 古城朱--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二、源自尧帝儿子丹朱的祁姓朱氏尧,生在母亲娘家所在的伊侯国(河北顺平县),后来迁居到祁(山西祁县),因而以伊祁为姓,本名伊祁放勋(祁放勋);后来因为封于陶(山西临汾市襄汾县陶寺村),改封于唐(山西临汾翼城县),而被后人称为陶唐氏。 尧晚年时,觉得自己的儿子伊祁源明(号丹朱)从资历经验和能力上不足以继承王位,经过长达20多年的充分考察后,将帝位禅让给了女婿舜,舜即位以后,分封尧的长子丹朱在刘(今河北唐县),丹朱的后代中有一支以他的号朱为姓,成为祁姓朱氏。 祁姓朱氏始祖--伊祁源明(丹朱)丹朱(伊祁源明),最初封地在丹(今山西临汾市浮山县),后来又封在丹水(今河南南阳市淅川县),舜继位以后又把他改封到刘(今河北唐县),建立刘国,成为刘姓的始祖。 这支朱姓的后人真正兴旺是从沛国相县(今安徽淮北市)开始的,因为这里的后代中出了个朱元璋,朱元璋建立明朝,276年的明朝让朱姓开枝散叶繁衍发展加速,朱姓子孙遍布天下。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三、源自周朝诸侯邾国的曹姓朱氏据《史记·楚世家》记载,黄帝第4世孙老童有两个儿子,老大叫重黎,老二叫吴回,在帝喾kù当政时期先后都担任过火正祝融一职,主要负责观象授时(占卜)、点火烧荒(农耕)、守燎祭天(祭祀)、用火作战(战争)。 老二吴回有个儿子叫陆终,是黄姓的始祖,陆终娶了个奇女子,怀孕了3年都没生出来,最终破腹生下6个儿子,分别发展出8个姓:己、董、彭、秃、云(妘)、曹、斟、芈,被后世称为祝融八姓。 曹姓朱氏始祖曹安之前的世系陆终6个儿子中的老五叫曹安,是曹姓的始祖,曹安的后代曹挟在周朝初期,被周武王封在邾(今山东邹城市),被后人称为邾挟,成为邾国的开国国君和曹姓朱氏的始祖。 与鲁国毗邻,文化都比较相近,强调仁德治国,以民为本,两者之间的关系忽好忽坏,相爱相杀了数百年。 周朝初期分封诸侯的时候,有几个王室嫡系亲属的诸侯国,与周王室的关系一直都比较密切,其中包括鲁国,鲁国是周武王姬发比较亲近的四弟周公姬旦的封国,因为周公留在都城辅佐年幼的周成王,最终是周公的长子姬禽赴任成为鲁国首位国君,史称鲁伯禽。 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781年),公元前816年春,鲁国国君鲁武公带着两个儿子姬括和姬戏去周王室拜见周宣王,见面后,周宣王比较喜欢小儿子姬戏,就要求鲁武公立小儿子姬戏为鲁国太子,这要求违背了嫡长继承的原则,周王室朝中百官之首的卿士(相当于宰相)仲山甫(也叫樊仲甫,樊姓始祖)极力反对,周宣王依然固执己见不听劝阻,鲁武公最终还是听从了周宣王的意见,废长立幼这种违背常规的操作,为后续鲁国王位的继承埋下了祸根。 作为嫡长子的姬括,是邾国第7代国君邾武公曹颜(夷父颜)的外甥,邾武公曹颜本想着通过将女儿嫁给鲁武公,以和亲的方式让邾国和鲁国保持长期友好,结果女儿的儿子姬括作为嫡长子,继承权被鲁武公的幼子姬戏夺去,自己的计划被打破,心理很不甘心,于是一直怂恿外甥姬括的儿子姬御夺回王位。 公元前807年,姬括的长子姬御(伯御)在邾武公曹颜的怂恿和帮助下,杀死了鲁懿公,自立为鲁君,史称鲁废公。

朱姓的来源和演变-20230911.docx

朱姓的来源和演变朱姓起源主要有五大支系:朱襄氏之裔、曹姓、狸姓、子姓和外族的改姓。 第一支出自朱襄氏。 朱姓的第一个名人是舜臣朱虎。 朱虎氏族或为朱襄氏的后裔,朱虎的子孙表现不俗,西周的名隐士朱张,战国时齐人朱毛,魏国大力士朱亥,西汉中邑侯朱进等名人均称是朱虎的后代。 在先秦时一直活跃在冀鲁豫地区。 第二支出自曹姓。 黄帝之裔高阳氏颛顼之后,祝融氏吴回之子陆终的第五子安,曹姓。 曹部落以枣为图腾,始居于陕西周至,后东迁河南灵宝东的曹阳,舜、夏至商初,曹人一直居于曹阳。 商朝初再东迁河南滑县东的漕邑,殷商初,曹人被迫东迁于山东定陶。 西周初,周武王封女婿妫满于陈,夺株邑并入陈国,并封曹姓朱人的后裔曹挟于邾,今山东曲阜东南南陬村,建立邾国,为鲁国附庸。 公元前614年迁到绎,今山东邹城东南纪王城,一部分邾人南迁朱方,今江苏丹徒东南。 战国中叶,楚宜王灭邾国,并迁邾人于楚的邾地,今湖北黄冈西北。 邾人遂以邾为氏,继而去邑为朱姓。 在先秦时期,曹姓朱氏一直活动于豫鲁苏鄂地区,曹姓朱氏的历史也有2400年。 汉朝时沛国(今江苏徐州)成为朱姓最重要的繁衍中心和发祥地。 第三支系出自狸姓。 帝尧之子丹朱之后,以名为氏。 因丹朱封在丹水流域,在今河南淅水地区,古号丹朱。 舜封丹朱为房邑侯,故称房侯,别为狸姓。 隋唐时期,其后代在沛国相县发展为望族。 狸姓朱氏的历史也有4000年之久。 第四支源自子姓。 周成王封商纣王之庶兄微子启于宋,以奉商祀。 战国后期公元前286年,齐国灭宋。 居于江苏砀山的宋微子之裔公子朱的后代以先祖名为姓。 子姓朱氏的历史有2300年。 第五支系外族和其他姓氏的改姓。 从三国以来,重要的由其他姓氏改姓朱的有胡、康、李、范、舒、施等姓,尤其明朝帝王的赐国姓朱,其人数之多、数目之大,是历史上罕见的。 魏晋隋唐时,北方战乱和民众大迁移,中原百姓中融入了大量外族的血液,朱姓中也流入外族人的基因。 最主要的有:西汉的南越族的朱氏,北魏时鲜卑族慕容部的可朱浑氏族,宋朝金国的女真人兀颜氏族,清朝满洲八旗的乌苏氏、朱佳氏、珠锡哩氏等氏族的集体改姓朱。 这些外族与汉族长期混居后最终同化为汉族。 朱姓大约占了当代人口的1.3,即每1000个中国人中姓朱的人至少有13个,总人口大约在1500余万。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朱姓历代名人653名,占名人总数的1.44,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十一位;朱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92,排在第二十一位;朱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1.9,排在第十二位。 我国朱姓产生过许多世家大族,出现过无数名人。 先秦以来,朱姓称帝者25人,先后建立了高居丽、后梁、明等政权。 杰出的人物有:西汉大臣朱买臣、高居丽国君朱蠓,东汉大将朱俑,三国时魏国名僧朱士行,东晋名将朱序,南朝梁国大将朱异,唐朝宰相朱敬则、名将朱环、割地称秦的朱沘、割地称冀王的朱滔,五代后梁太祖朱温,宋朝医学家朱肱、词人朱敦儒、诗人朱弁,南宋理学家兼教育家朱熹、学者朱震,元朝医学家朱丹溪、数学家朱世杰、地理学家朱思本、画家朱德润、戏曲作家朱凯,元明之际学士朱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剧作家朱权、朱有炖、历史学家朱载堉,明清之际学者朱之瑜,清朝书画家朱耷、文学家朱彝尊、文字训诂学家朱骏声,民国中央研究院院长朱家骅、民主革命家朱执信、地质学家兼古生物学家朱森,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朱德、物理学家朱经武、美学家朱光潜、语言学家朱德熙、民族乐器演奏家朱英、化学下程学家朱亚杰、电子学家朱物华、生理学家朱壬葆、实验生物学家朱洗、鱼类学家朱元鼎、病毒学家朱既明、理论物理学家朱洪元、土壤化学家朱祖祥。 同时由中原向西北的陕西挺进,至东汉末,朱姓的足迹已西达四川、南抵福建。 唐朝时朱姓已出现在广东。 明朝是朱姓的鼎盛时期,朱元璋大封同姓王,大赐国姓朱,这样朱姓迅速地向全国发展,特别是明初向云南的进军和屯垦,使西南地区的朱姓得到很大的发展。 明朝末朱姓进入了台湾地区。 朱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朱姓总人口的15.8,占江西省总人口的2.2。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河南(14.3)、江苏(10.4)、浙江(10.2),这四省朱姓大约占全国朱姓总人口的50;其次分布于四川(9.3)、安徽(7.6)、湖北(7.4),这三省的朱姓又集中了25。 全国形成了赣苏浙皖豫、川鄂两大朱姓聚集地区。 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朱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要快,600年中朱姓人口总增加率为69,净增加了76万。 明朝时期,浙江为朱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朱姓总人口的19.4,占省总人口的2.4。

朱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二十大姓之ー

朱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二十大姓之ー 朱姓历代名人653名,占名人总数的1.45%,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十一位;朱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93%,排在第二十ー位;朱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1.9%,排在第十二位,这在《中国人名大辞典》中都有收录。 我国朱姓在历史上出现过无数名人。 先秦以来,朱姓称帝者25人,先后建立了高句丽、后梁、明等政权。 杰出的人物有:西汉大臣朱买臣,高句丽国君朱蒙,三国时瑞国名僧朱士行,东晋名将朱序,南朝梁国大将朱异,唐朝宰相朱敬则、割地称翼王的朱酒滔,五代后梁太祖朱温,宋朝医学家朱肱、词人朱数儒、诗人朱弁,南宋理学家兼教育家朱熹、学者朱震。 元朝医学家朱丹溪、数学家朱世杰、地理学家朱思本、画家朱德润、戏曲作家朱凯,元明之际学士朱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剧作家朱权、朱有炖,历史学家朱载填,明清之际学者朱之,清朝书画家朱耷、民主革命家朱执信、地质学家兼古生物学家朱,物理学家朱经武、美学家朱光潜,鱼类学家朱元鼎、病学家朱既明、理论物理学家朱洪元。 朱姓历史上曾称帝者二十ー人,称王者无数,政治地位十分显赫,家族兴旺,形成了众多的郡望。 由于朱姓族人历代均名人辈出,广播于各省,形成了众多的堂号,并且将堂号写于生活中的各个地方。 各支朱姓字行辈分排列有序。 湖北随州朱姓一支字行辈分为:“绣女贵一言鼎,师朝口之俊,祖德本绵长,家声思丕振。 ”续修字行为:“久大规模定,流传万世盛,华国有文章,经济从先圣。 ”。

朱姓的来源

朱姓发源于今河南、安徽、山东等偏东地区,后随战乱开始南迁,唐朝末年迁至湖南。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诗人朱熹就是从河南迁至江西的一支朱姓。 明朝朱元璋分封诸子到各地为王,朱姓散布全国。 朱姓最著名的堂号主要有三个,\"白鹿堂\"是因为朱熹在白鹿洞书院讲学而得名。 \"居敬堂\"是因为朱熹讲学时用以\"循序渐进,居敬持志。 \"的宗旨而得名。 朱姓最为著名的堂号是:\"折槛堂\",汉代有一小县令朱云,对当时位高权重的奸臣张禹非常不满,朱云上奏皇帝,要求皇帝斩杀张禹,由于皇帝对张禹非常宠幸而惹怒了皇帝,皇帝下令把朱云拖出去砍头,而朱云面不改色双手抓住门槛,仍不停大声数落张禹的罪证要求皇帝治罪张禹,一文弱书生朱云竟然把门槛都掰断了,最后感动了皇帝,并且皇帝要求保留朱云掰坏的门槛,以警示自己差点错杀忠臣,这就是著名的\"折槛堂\"。

朱氏根源,姓朱的都看看!

一、寻根溯祖 1、源于朱襄氏,以先祖名字为氏。 朱襄氏是伏羲氏的大臣,被封于朱(今河南柘城),以赤心木朱为图腾,后来朱襄氏成为炎帝,三代炎帝朱襄氏均活动于今河南柘城一带,其后代以朱为姓氏。 2、源于朱虎,出自远古帝舜时期大臣朱虎之后裔,以朱虎为得姓始祖。 西周的隐士朱张、战国齐人朱毛、魏国大力士朱亥、西汉中邑侯朱进等人均称是朱虎的后代。 3、朱姓始成于西周,以国名为氏(因得姓始祖是曹挟,该支系也被认为是源出于曹姓)。 传周武王封曹挟于邾国,建都于邾。 他的遗族以国为姓,称邾氏。 战国时,楚国灭了邾国,邾国的贵族四处逃散,为不忘祖国,因此去掉耳旁,改姓朱。 4、源于姬姓,以国名为氏。古代的邾氏族主要集中生活在今山东省邹县一带。 5、源于子姓,以先祖名字为氏。 出自宋微子启的后裔公子朱之后,以公子朱为始祖。 周成王封商纣王之庶出之兄微子启于宋,以奉商祀。 至战国后期公元前286年,齐国灭宋。 6、源于祁姓,以先祖名字为氏。 源自尧帝之子丹朱,以丹朱为开姓始祖,属尧帝的嫡传后裔。 当舜败丹朱于丹浦后,丹朱后裔分支中,有一支向中国西南迁徙,先秦时主要分布在苍梧之野(今湖南宁远九嶷山一带)。 他们在社会进化演变中生存下来,在隋唐时期还发展成沛国郡的望族,并构成为今日朱氏大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支派。 7、源于改姓而来: ①鲜卑族改朱姓: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族诸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拓拔宏在迁都洛阳后,开始推行大规模的汉化改革政策。 其中,将改北方胡人复姓为汉族单姓是一项重要举措,这一时期,有大量的北方少数民族多将复姓改为汉姓朱氏。 [5-6]。 ②蒙古族改朱姓:出自元朝时期蒙古主儿乞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蒙古族珠尔吉特鄂谟克氏,世居锡喇塔拉(今甘肃张掖永固镇),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朱氏;蒙古族珠尔奇氏,世居萨尔哈占(今内蒙古通辽),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朱氏、邓氏;蒙古族卓尔古特氏,世居科尔沁(今吉林科尔沁),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朱氏、周氏、康氏等。 ③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在仫佬族、苗族、瑶族、土家族、纳西族、东乡族、白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朱氏族人分布。 ④源于改姓,属帝王赐姓为氏。 当明朝建立后,便有赐他姓为朱氏以示恩宠之举。 赐姓朱氏有两类,一为赐外族夷蛮为朱氏,借以笼络,以示怀柔;另一种赐姓是为了褒奖臣下,以示恩宠。 二、朱氏迁徙分布 宋朝时期,朱姓大约有11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4%,排在第十位。 朱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朱姓总人口的15.8%。 其次分布于四川、安徽、湖北等。 当时的赣苏浙皖豫、川鄂为朱姓的两大聚集地区。 明朝时期,朱姓大约有186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2%,列为第十一位。 在全国分布集中于浙江、江苏、江西三省,大约占全国朱姓总人口的51%。 其次分布于甘肃、山东、福建三省。 宋元明600余年,朱姓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南方迁移,同时也向西北和西南运动。

【百家姓】姓氏起源

1、朱姓始成于西周,是古帝颛顼高阳氏之后。 到了战国中叶为楚所灭,邾国贵族以国为氏,就是邾氏,后邾国君主支庶子孙又去邑为朱姓。 2、另据<>记载,鲜卑族竭烛浑氏朱可浑氏,在孝文帝时住在洛阳,他们一起改为朱姓。 3、《元和姓纂》记录说舜时有一个大臣名叫朱彪(一作朱虎),他的后人以朱为姓。 由此看来,帝舜时代就已经有了朱姓。 居住在闽、粤等沿海地区的朱氏,从明代开始陆续有人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人远徙东南亚及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 4、出自曹姓,是颛顼帝的后裔。 相传颛顼帝有个孙子叫陆终,生有6个儿子。 其中,第5个儿子叫安,姓曹,封在曹(今山西东定陶县西南)。 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弟振铎在曹国,称为曹叔振铎;改封曹安的苗裔曹挟在邾国,称邾子挟,附庸于鲁国邹县。 战国时,邾国被楚国所灭,其公族子孙遂以国名邾为氏,后又有人去邑以朱为氏,称朱氏。 5、宋国的开国君主宋微子启(商纣王的庶兄)有裔孙朱晖,原以国名为氏,称宋氏。 春秋时,诸侯灭宋,其后裔逃至砀(今江苏砀山县),改宋氏为朱氏。 6、北朝时,北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有鲜卑族复姓浊浑氏、朱可浑氏改为汉字单姓朱氏。 中国姓氏的根源流布,与其博大的文化一样,往往并不是简单的一个源头,而往往呈现出多个来源、汇百流而成大川的景象。 那么朱姓的前身为什么姓邾呢邾字是什么含义邾姓又是怎么来的,邾氏的根源又在哪里答案可能会让人们哧一大跳:朱姓的前身--邾姓的邾字,竟然是指一种大蜘蛛。 上面的文图是邾国、邾姓的邾字,从实物图像到甲骨文到小篆的演变过程图。 从图中可清晰看出,邾字的演变有三个阶段,即从最初甲骨文象形文字阶段,到金文的从黾、朱声的形声字鼄,再发展至从邑、朱声的形声字邾。 可见,邾国,邾姓的邾字是汉字规范化、形声化后才有的,邾字原作鼄。 《说文解字》云:鼄,鼅鼄也。 蛛,鼄或从虫。 可见,鼄字不但是邾字的初文(原始文字),而且也是今天蛛字的初文,它最原始的字义,就是代表一种蜘蛛。 而从甲骨象形文字鼄可以看到,邾姓的邾,它的甲骨文活脱脱就是一个张爪爬行的蜘蛛。 他们因种种说不清的原因而崇拜蜘蛛,认为全氏族成员都是这种神圣的蜘蛛的后裔,并受其庇佑。 于是,他们把蜘蛛当作自己氏族的祖神来祭祀,用它来做氏族的图腾和徽志,而称呼本氏族为邾。 古代的邾氏族主要集中生活在今山东省邹县一带。 他们将自己所居之地也称为邾,因而在今山东邹县一带留下了邾城(今邹县南二十六里)、邾峄山(又名邹山、邾山,在邹县南三十二里)等地名。 西汉朱质有二子:朱禹、朱卓。 朱禹在东汉后期的党锢之祸中被杀,子孙避难逃到丹阳(今属安徽)。 朱卓的后裔由于任官的原因,主要是在今陕西、河南、湖北等省境内发展繁衍。 魏晋以前,朱姓已繁衍到北方河南、山东、安徽等主要地区。 唐末有朱葆光迁居湖南。 东晋时有朱玮自河南南阳徙居南康(今属江西),其后朱熹侨寓建阳(今属福建)。 朱熹之孙朱铨回迁庐陵*今江西吉安),朱铨的5世孙朱章甫于南宋末年避乱徙居吉安府安福县(今属江西),后又迁至广东兴宁宁中乡竹丝湖立业,成为朱氏兴宁竹丝派一世祖。 朱章甫的三儿子朱泗于元代徙居罗浮(今广西东兴各族自治县东)徐田,此后,子孙繁衍,分布于今广西、广东的许多地方。 朱姓在历史上一直是我国南方的大姓之一。 朱姓,在台湾是个较有影响的姓氏。 朱一贵,原福建省长泰人,小名祖。 明亡之后,他迁居台湾台南县罗汉门,夏率众起义,以反清复明相号召,称\"大明重兴元帅\"。 各地农民纷起回应。 他率领义军,在诸罗的赤山取得大胜,人数发展到三十万,进而占领了全台湾。 他被推为中兴王,年号永和。 从此,朱一贵在台湾留下了不朽的英名。 早在明永历十八年(公元1420年)朱元璋的后裔朱术桂随郑经来台开垦。 下淡水港、北投、竹南、竹北、彭佳屿、恒春等地,均有朱氏拓垦的足迹。 现今台湾的新竹、台南、基隆等地,是朱姓人氏较多的县。 白鹿堂:宋朝时大理学家朱熹曾在白鹿洞书院讲学,所以称为白鹿堂。 居敬堂:朱熹讲学时主张循序渐进、居敬持志八个字的教学原则。 循序渐进在教学方法上先易后难,由浅入深。 折槛堂:汉代时有槐里令朱云。 当时奸臣张禹,欺君害民,作恶多端。 但因为皇帝信任他,谁也不敢惹他。 朱云却面不改色,侃侃地向皇帝摆出张禹的罪恶事实,大讲诛奸臣才能保住社稷的道理。 刽子手来拉他去执刑,朱云却双手攀着金殿的门槛,道理还是讲个不完。 刽子手用力拉朱云,朱云就是不放门槛,结果把殿槛扮断了,刽子手和朱云都倒在地上,皇帝被朱云的忠心和不怕强权的精神感动得醒悟过来,释放并奖励了朱云,把张禹交大理寺查办。 朱氏还以凤阳为堂号。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 元末农民起义,他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后来统领了这支起义军。 其后共传12代17帝,立国277年。

朱氏,朱姓起源,朱氏,朱姓介绍 - 百家姓

朱姓的来源和演变 朱姓起源主要有五大支系:朱襄氏之裔、曹姓、祁姓、子姓和外族的改姓。 第一支出自朱襄氏。 朱襄氏族是以蜘蛛为图腾,亦有认为是以赤心木(一种树心为红色的树)为图腾,活动于河南淮阳一带的部落,其后有朱姓,有5000多年的历史。 朱姓的第一个名人是舜臣朱虎。 朱虎氏族或为朱襄氏的后裔,朱虎的子孙表现不俗,西周的名隐士朱张,战国时齐人朱毛,魏国大力士朱亥,西汉中邑侯朱进等名人均称是朱虎的后代。 在先秦时一直活跃在冀鲁豫地区。 第二支出自曹姓。 黄帝之裔高阳氏颛顼之后,祝融氏吴回之子陆终的第五子安,曹姓。 曹部落以枣为图腾,始居于陕西周至,后东迁河南灵宝东的曹阳,舜、夏至商初,曹人一直居于曹阳。 商朝初再东迁河南滑县东的漕邑,殷商初,曹人被迫东迁于山东定陶。 西周初,周武王封女婿妫满于陈,夺株邑并入陈国,并封曹姓朱人的后裔曹挟于邾,今山东曲阜东南南陬村,建立邾国,为鲁国附庸。 公元前614年迁到绎,今山东邹城东南纪王城,一部分邾人南迁朱方,今江苏丹徒东南。 战国中叶,楚宜王灭邾国,并迁邾人于楚的邾地,今湖北黄冈西北。 邾人遂以邾为氏,继而去邑为朱姓。 在先秦时期,曹姓朱氏一直活动于豫鲁苏鄂地区,曹姓朱氏的历史也有2400年。 汉朝时沛国(今江苏徐州)成为朱姓最重要的繁衍中心和发祥地。 第三支系出自祁姓。 帝尧之子丹朱之后,以名为氏。 因丹朱封在丹水流域,在今河南淅水地区,古号丹朱。 丹朱部落被舜打败后,族人四散居于河南、河北、山东、湖北、湖南等地,其中一支以丹朱的名为氏。 第四支源自子姓。 周成王封商纣王之庶兄微子启于宋,以奉商祀。 战国后期公元前286年,齐国灭宋。 居于江苏砀山的宋微子之裔公子朱的后代以先祖名为姓。 秦汉之际徙于河南南阳,东汉时已发展成朱姓大族,直到唐宋时期,南阳朱姓仍是朱姓中的著名望族。 子姓朱氏的历史有2300年。 第五支系外族和其他姓氏的改姓。 从三国以来,重要的由其他姓氏改姓朱的有胡、康、李、范、舒、施等姓,尤其明朝帝王的赐国姓朱,其人数之多、数目之大,是历史上罕见的。 最主要的有:西汉的南越族的朱氏,北魏时鲜卑族慕容部的可朱浑氏族,宋朝金国的女真人兀颜氏族,清朝满洲八旗的乌苏氏、朱佳氏、珠锡哩氏等氏族的集体改姓朱。 这些外族与汉族长期混居后最终同化为汉族。 朱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二十大姓之一,尤其在江浙皖地区中极有影响。 朱姓大约占了当代人口的1.3,即每1000个中国人中姓朱的人至少有13个,总人口大约在1500余万。 我国朱姓产生过许多世家大族,出现过无数名人。 先秦以来,朱姓称帝者25人,先后建立了高居丽、后梁、明等政权。 还有,诺贝尔奖物理学家,朱隶文,是美国史丹福大学教授.。 历史上朱姓的分布和迁移 秦汉时,朱姓已普遍分布于中原和华东地区,尤其在江苏南部兴起,形成江南朱姓大族。 同时由中原向西北的陕西挺进,至东汉末,朱姓的足迹已西达四川、南抵福建。 唐朝时朱姓已出现在广东。 明朝末朱姓进入了台湾地区。 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朱姓大约有11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4,排在第十位。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河南(14.3)、江苏(10.4)、浙江(10.2),这四省朱姓大约占全国朱姓总人口的50;其次分布于四川(9.3)、安徽(7.6)、湖北(7.4),这三省的朱姓又集中了25。 全国形成了赣苏浙皖豫、川鄂两大朱姓聚集地区。 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朱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要快,600年中朱姓人口总增加率为69,净增加了76万。 明朝时期,浙江为朱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朱姓总人口的19.4,占省总人口的2.4。 宋、元、明600余年,朱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南方迁移,同时也向西北和西南运动。 东南地区的朱姓有了长足的发展。 当代朱姓的人口已达1512万,为全国第十四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26。 从明朝至今600年中朱姓人口由186万增到1512万,增长了大约8倍。 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300万,当代的人口按12亿计,人口增长了13倍。 这可能与在明朝灭亡之后,皇族朱姓因遭追杀避国难而改姓,以及由其他姓氏所改的朱姓又纷纷改回原来姓的缘故有关。 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江苏(14.8)、广东(10.5)、浙汀(9.8)、河南(8.9)四省,大约占全国朱姓总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四川(6.1)、安徽(5.8)、湖南(5.1)、山东(4.6),四省的朱姓又集中了21。 全国形成了苏浙皖的朱姓高密度聚居区。 在近600年期间,朱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尤其是由东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的迁移,同时,向西南、南方和东北的移民已经成为重要的流动方向。 当代朱姓的分布频率

姓氏朱的起源以及文化故事

姓氏朱的起源以及文化故事 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姓氏起源故事,朱姓亦是如此,那你知道姓氏朱的起源故事吗?朱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有着诸多的姓氏起源,并且发展源流较为多,人口分布较为广泛,是中华的重要姓氏之一。 在宋代文献《百家姓》中,朱姓的排名是第17为。 截至2013年,按照人口数目多少对我国姓氏进行排序,朱姓的名次则是在第13名。 话不多说,来看看本期整理推荐与朱的姓氏有关的故事和百家姓朱姓的故事的相关故事吧。 一、姓氏朱的起源故事 相传,是出自于公子朱,公子朱是初秋时期宋国的公子,是是宋国国君微子启的后裔。 周成王封商纣王之庶兄微子启于宋,这才建立了宋国,在战国后期公元前前286年,齐国讨伐宋国,并且宋国消灭,居于江苏砀山的公子朱也随之死去,其后代就公子朱的名为姓氏,成为朱氏。 在东汉时期,此支系逐渐发展成为大姓氏,直至唐宋时期,逐渐成为了著名望族。 二、与朱的姓氏有关的故事 以国名为氏 西周时期,周武王封女婿妫满于陈,夺株邑并入陈国,并且封曹姓朱人的后裔曹挟于邾,建立邾国为鲁国附庸国,当时的邾即为现在的山东曲阜东南南陬村。 邾人遂以邾为氏,继而去邑为朱姓。 此支系是朱姓氏中最为主要的成分,在汉朝时期,朱姓氏之人主要活跃于沛国,即为现在的江苏徐州,并且沛国是该支朱姓的重要繁衍中心和发祥地。 源于改姓而来: 朱姓有部分姓氏来源是源自于其他姓氏的改姓,譬如,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拓拔宏在迁都洛阳后,开始推行大规模的汉化改革政,鲜卑族诸部落受到汉化而将其自己的姓氏更改为朱姓等,在这一期间,有不少的北方少数名族将其姓氏更改。 以上是本期整理推荐姓氏朱的起源故事与朱的姓氏有关的故事百家姓朱姓的故事的相关内容,姓氏是我国的重要文化之一,同时给人们的沟通交流起到了一定的便利。

朱姓

五代十国时期的大臣,被封于朱(今),以赤心木朱为图腾,后来朱襄氏成为\"炎帝\",三代炎帝朱襄氏均活动于今一带,其后代以朱为姓氏。 朱姓的第一个名人是虞舜的大臣朱虎。 在先秦时一直活跃在冀鲁豫地区。 2、源于曹姓,以国名为氏(因得姓始祖是曹挟,该支系也被认为是源出于曹姓)。 传周武王封曹挟于邾国,建都于邾。 他的遗族以国为姓,称邾氏。 战国时,楚国灭了邾国,邾国的贵族四处逃散,为不忘祖国,因此去掉耳旁,改姓朱。 3、源于子姓,以先祖名字为氏。 出自宋国君主微子启的后裔公子朱之后。 西周初期,周成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以奉商祀。 的后裔公子朱死后,公子朱的子孙后代就以其名字为氏,称\"朱氏\"。 4、源于姬姓,以国名为氏。 古代的邾氏族主要集中生活在今山东省邹县一带。 5、源于祁姓,以先祖名字为氏。 源自尧帝之子丹朱,以丹朱为开姓始祖,属尧帝的嫡传后裔。 当舜败丹朱于丹浦后,丹朱后裔分支中,有一支向中国西南迁徙,先秦时主要分布在苍梧之野(今湖南宁远九嶷山一带)。 他们在社会进化演变中生存下来,在隋唐时期还发展成沛国郡的望族,并构成为今日朱氏大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支派。 6、源于改姓而来:①鲜卑族改朱姓: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族诸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拓拔宏在迁都洛阳后,开始推行大规模的汉化改革政策。 其中,将改北方胡人复姓为汉族单姓是一项重要举措,这一时期,有大量的北方少数民族多将复姓改为汉姓朱氏。 蒙古族珠尔吉特鄂谟克氏,世居锡喇塔拉(今甘肃张掖永固镇),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朱氏;蒙古族珠尔奇氏,世居萨尔哈占(今内蒙古通辽),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朱氏、邓氏;蒙古族卓尔古特氏,世居科尔沁(今吉林科尔沁),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朱氏、周氏、康氏等。 ③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在仫佬族、苗族、瑶族、土家族、东乡族、白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朱氏族人分布。 ④源于改姓,属帝王赐姓为氏。 当明朝建立后,便有赐他姓为朱氏以示恩宠之举。 赐姓朱氏有两类,一为赐外族夷蛮为朱氏,借以笼络,以示怀柔;另一种赐姓是为了褒奖臣下,以示恩宠。 一带。 西周时,周武王封曹挟于邾(今山东曲阜东南),后部分邾人南迁至安徽丹阳、江苏丹徒等地;战国中叶,楚宣王灭邾国,迁邾人于楚(今湖北黄冈西北)。 秦汉时期,朱姓已遍布于中原和华东地区。 魏晋时期,朱姓继续南迁,但主要繁衍地仍在淮河及长江下游大部分地区。 明朝是朱姓的鼎盛时期,朱姓迅速地向全国发展,居住在闽、粤等沿海地区的朱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 清朝时,进而又有人远徙东南亚及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 宋朝时期,朱姓大约有11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4%,排在第十位。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河南、江苏、浙江,这四省朱姓大约占全国朱姓总人口的50%。 其次分布于四川、安徽、湖北等。 当时的赣苏浙皖豫、川鄂为朱姓的两大聚集地区。 浙江为朱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朱姓总人口的19.4%。 在全国分布集中于浙江、江苏、江西三省,大约占全国朱姓总人口的51%。 其次分布于甘肃、山东、福建三省。 全国重新形成了苏浙赣鲁、福建、甘肃三块朱姓人口聚集地区。 当代,朱姓的人口已达1500多万,为全国第十三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2%。 朱姓人口的增加速度大大低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 这可能与在明朝灭亡后,皇族朱姓因遭追杀、避国难而改姓,以及由其他姓氏所改的朱姓纷纷改回原姓有关。 其次分布于湖南、山东、湖北、四川、江西、云南、河北、上海八省市,大约又占34%。 江苏为朱姓第一大省,大约占全国朱姓人口的15%。 全国形成了苏浙皖的朱姓高密度聚居区。 在山东大部、河南、鄂陕甘大部、宁夏、川贵大部、重庆、广西、湖南西部、广东西部和东端、海南、福建南部、台湾、青海东部、新疆东北、内蒙古中部和东部、河北东部、京津、黑吉辽,朱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66%-1.32%之间,以上地区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十面积的46%,居住了大约52%的朱姓人群。 讲学,所以称为\"白鹿堂\"。 居敬堂:朱熹讲学时主张\"循序渐进、居敬持志\"八个字的教学原则。 居敬持志的意思是教师不但教书,还要育人;不但言教,还要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所以叫\"居敬堂\"。 折槛堂:汉代时有槐里令朱云,上朝奏本,请杀奸臣张禹,触怒了皇帝,令刽子手拉去执刑。 一本堂:朱氏的一支,迁至余姚,以望立堂。 紫阳堂:朱熹,别号紫阳,绍兴进士,宋国理宗时赠太师,追封信国公败徽国公。 朱熹著作甚多,对后世影响很大。 朱氏近代取\"紫阳堂\",源此。 四言通用联负荆勤读;折槛旌忠。 ,字翁子,汉武帝时任会稽太守,后官主爵都尉、丞相长史。 下联典出西汉平陵人朱云,字游,是一个正直而忠心的臣子。 紫阳世泽;白鹿家声。

云南昭通彝良朱氏家谱全部的字辈

摘要1.朱姓的来源和分布朱姓是中国十大姓氏之一,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 据考证,朱姓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周代。 周朝时期,周武王封伯益之后代为朱国公,因为国都在朱鱼山附近而得名朱姓。 朱姓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高贵,曾经有很多朱姓的皇帝和官员。 如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清朝建立者朱批等。 目前,朱姓在中国人口中排名第七。 据统计,朱姓在全国范围内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华北、江南和福建等地。 其中,浙江、福建和江苏三个省份的朱姓人口最多,分别占总人口的26%、18%和14%。 2.朱姓的文化和传统朱姓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和传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朱姓人被称为\"幸福之神\",亲,朱氏字辈如下:沛国家声远考廷世泽长文章传彦义孝友焕龙光安徽合肥长丰\"1.朱姓的来源和分布朱姓是中国十大姓氏之一,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 有云南昭通彝良姓朱的吗亲,有了,但是不多,朱姓主要集中在镇雄一带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 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朱氏历代八大先祖,姓朱的快来对接一下你是老朱家多少世!

朱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祁姓、子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 朱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为第17位;至2013年,按人口排序,朱姓在中国位列第13位,主要分布在江、浙、皖地区,约占了全国人口的1.2%,总人口约有1500余万。 在中国历史上,朱姓曾经建立过两个王朝,除了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另一个则是五代十国时期朱温建立的后梁。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 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 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 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 1344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 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后先平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朱用纯(1627~1698年),字致一,号柏庐,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 著名理学家、教育家。 明诸生,入清隐居教读,居乡教授学生,潜心治学,以程、朱理学为本,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 他深感当时的教育方法,使学生难以学到真实的学问,故写了《辍讲语》,反躬自责,语颇痛切。 曾用精楷手写数十本教材用于教学。 著有《治家格言》、《愧讷集》、《大学中庸讲义》。 朱温(852年-912年),五代梁朝第一位皇帝,又名朱全忠、朱晃,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县)人,幼年随其父朱诚学习五经。 咸通十一年(870年)他参加了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先后攻陷洛阳、长安等地,大大动摇了唐王朝的统治地位。 中和二年(882年)他归附唐军,与李克用等联合镇压义军。 因他镇压义军有功,唐僖宗赐名全忠,任河南中行营招讨副使,次年拜汴州刺史出武军节度使,继而又进封梁王。 他以河南为中心,极力扩大势力,逐渐推异,藩镇成了唐末最大的割居势力。 有观点认为他就是《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原型。 朱亥,战国时魏国人,隐居于市井之中,有勇力,早年在大梁(今河南开封)当屠夫。 魏安嫠王十九年(前258年),因侯赢的推荐,成了信陵君的上宾。 曾在退秦、救赵、存魏的战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晚年隐居朱仙镇。 李白作《侠客行》歌咏朱亥。 朱棣生于应天府(今南京),明朝建立后被封为燕王。 在老家凤阳时对民情颇有所知。 就藩北平(今北京)之后,多次受命参预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 建文帝即位后采取削藩政策,不仅监视朱棣,还欲调走他的军队,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 朱然(182年—249年),原名施然,字义封,丹阳故鄣(今浙江安吉)人。 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毗陵侯朱治的外甥。 朱然早年被朱治收为养子,并在读书期间和孙权相交甚笃。

朱氏家谱大全,朱姓人必看!(来源 字辈 祖训 图腾)

朱氏家谱大全,朱姓人必看!(来源字辈祖训图腾) 朱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祁姓、子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 朱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为第17位;至2013年,按人口排序,朱姓在中国位列第13位,主要分布在江、浙、皖地区,约占了全国人口的1.2%,总人口约有1500余万。 在中国历史上,朱姓曾经建立过两个王朝,除了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另一个则是五代十国时期朱温建立的后梁。 朱氏源流 起源源流 1、源于朱襄氏,以先祖名字为氏。朱襄氏是伏羲氏的大。 朱姓汉字演变 臣,被封于朱(今河南柘城),以赤心木朱为图腾,后来朱襄氏成为炎帝,三代炎帝朱襄氏均活动于今河南柘城一带,其后代以朱为姓氏。 2、源于朱虎,出自远古帝舜时期大臣朱虎之后裔,以朱虎为得姓始祖。 西周的隐士朱张、战国齐人朱毛、魏国大力士朱亥、西汉中邑侯朱进等人均称是朱虎的后代。 3、朱姓始成于西周,以国名为氏(因得姓始祖是曹挟,该支系也被认为是源出于曹姓)。 传周武王封曹挟于邾国,建都于邾。 他的遗族以国为姓,称邾氏。 战国时,楚国灭了邾国,邾国的贵族四处逃散,为不忘祖国,因此去掉耳旁,改姓朱。 4、源于姬姓,以国名为氏。古代的邾氏族主要集中生活在今山东省邹县一带。 5、源于子姓,以先祖名字为氏。 出自宋微子启的后裔公子朱之后,以公子朱为始祖。 周成王封商纣王之庶出之兄微子启于宋,以奉商祀。 至战国后期公元前286年,齐国灭宋。 6、源于祁姓,以先祖名字为氏。 源自尧帝之子丹朱,以丹朱为开姓始祖,属尧帝的嫡传后裔。 当舜败丹朱于丹浦后,丹朱后裔分支中,有一支向中国西南迁徙,先秦时主要分布在苍梧之野(今湖南宁远九嶷山一带)。 7、源于改姓而来: ①鲜卑族改朱姓: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族诸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拓拔宏在迁都洛阳后,开始推行大规模的汉化改革政策。 其中,将改北方胡人复姓为汉族单姓是一项重要举措,这一时期,有大量的北方少数民族多将复姓改为汉姓朱氏。 ②蒙古族改朱姓:出自元朝时期蒙古主儿乞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蒙古族珠尔吉特鄂谟克氏,世居锡喇塔拉(今甘肃张掖永固镇),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朱氏;蒙古族珠尔奇氏,世居萨尔哈占(今内蒙古通辽),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朱氏、邓氏;蒙古族卓尔古特氏,世居科尔沁(今吉林科尔沁),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朱氏、周氏、康氏等。 ③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在仫佬族、苗族、瑶族、土家族、纳西族、东乡族、白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朱氏族人分布。 ④源于改姓,属帝王赐姓为氏。 当明朝建立后,便有赐他姓为朱氏以示恩宠之举。 赐姓朱氏有两类,一为赐外族夷蛮为朱氏,借以笼络,以示怀柔;另一种赐姓是为了褒奖臣下,以示恩宠。 朱氏字辈 朱姓明代王族字辈 长子懿文太子朱标家族: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3子晋王朱棡家族:济美钟奇表,知新慎敏求,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 4子燕王朱棣家族: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促,简靖迪先猷 5子周王朱橚家族: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肃恭,绍伦敷惠润,昭恪广登庸 6子楚王朱桢家族:孟季均荣显,英华蕴盛容,宏才升博衍,茂土立全功 7子齐王朱榑家族:贤能长可庆,睿智实堪宗,养性期渊雅,寅思复会通 10子鲁王朱檀家族:肇泰阳当健,观颐寿以弘,振举兼达,康庄遇本宁 11子蜀王朱椿家族:悦友申宾让,承宣奉至平,懋进深滋益,端居务穆清 13子代王朱桂家族:逊仕成聪俊,充廷鼐鼎彝,传贻连秀郁,炳耀壮洪基 14子肃王朱楧家族:瞻禄贡真弼,缙绅识烈忠,曦晖跻当运,凯谏处恒隆 15子辽王朱植家族:贵豪恩宠致,宪术俨尊儒,云仍祺保合,操翰而龙舆 16子庆王朱(木+旃)家族:秩邃寘台鼒,倪伸帅倬奇,适完因巨衎,骘眷发需昆 18子岷王朱楩家族:徽音膺彦誉,定干个禋雍,崇理原谘访,宽镕喜贲从 朱镕基即使岷王后裔。 19子谷王朱橞家族:赋质僖雄敞,丛兴阐福昌,笃谐恂怪豫,扩霁昱祯祥 20韩王朱松家族:冲范征偕旭,融谟朗璟逵,亶韶愉灏慥,令绪价蕃维 21子沈王朱模家族:佶幼诠勋胤,恬珵效回瑝,湜源諲皙暐,圭璧澈澄昂 23子唐王朱柽家族:琼芝弥宇宙,硕器聿琳琚,启龄蒙颂体,嘉历协铭图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分支)朱氏字辈: 学景洪继广,成宪庆繁祥。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光裕堂朱氏字辈: 明登承国选,才高应世传,文邦贤学士,圣殿荣封联。 沛国堂宣威朱氏字辈排行谱 zhēn zhōng zēng míng róng huáng sōng yáng chuàn 1、本谱60字是在同治年谱颁12字排行的基础上,新增48字(意指汇聚四面八方)编排而成,并由沛国堂宣威朱氏家谱续修委员会于公元2001年(辛巳)年10月集体讨论通过。 2、谱字为取名必用字。

朱姓的起源和来历

百家姓作者:黄凯咨询大师朱姓起源.邾字的演变有三个阶段,即从最初甲骨文象形文字阶段,到金文的从黾、朱声的形声字 鼄 ,再发展至从邑、朱声的形声字 邾 . 中国姓氏的根源流布,与其博大的文化一样,往往并不是简单的一个源头,而往往呈现出多个来源、汇百流而成大川的景象。.

姓朱的姓氏的来源

朱姓来源:朱姓始成于西周,是古帝颛顼高阳氏之后。 迁徙传播: 朱姓发源于今江苏省、安徽省和河南省一带。西周时,周武王封曹挟于邾......

朱氏家族的这8大历史第一,每一个朱姓人都应该知道!!!

朱氏家族的这8大历史第一,每一个朱姓人都应该知道!!! 朱氏的子孙留下了灿烂的朱氏文明,留下了那些历史第一,让每一个朱姓人都骄傲!谨以此文,献给所有尊重朱文化,传承朱能量的宗亲。 朱元璋,明朝的第一个皇帝。 朱元璋幼时贫穷。 1344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 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朱熹,宋代最大的理学家。 朱熹,世称朱文公。 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朱德,字玉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他生于1886年,卒于1976年,享年90岁。 朱士行,三国时第一个往西域求法的僧人。 朱士行(203—282),三国时期的高僧,法号八戒,祖居颍川(今河南禹州)。 嘉平二年(250),印度律学沙门昙河迦罗到洛阳译经,在白马寺设戒坛,朱士行首先登坛受戒,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汉族僧人,也是第一位西行取经求法的僧人。 朱宽,大陆朝廷官员通台湾的第一人。 朱宽,隋朝人,中原帝国朝廷官员通往东南亚群岛的第一人。 隋炀帝时的将领。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他奉隋炀帝之命,与何蛮同赴流求(众说纷纭,一说台湾,一说今日的琉球群岛,一说泛指广泛的东南亚海国)。 第二年,流求向隋帝国称臣,隋炀帝又命他前往流求,了解当地情况,促进了大陆和流求的联系。 朱彝尊,清代著名的文学家。 朱淑贞,最著名的朱姓女名人。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南宋著名女词人,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 生于仕宦之家。 幼警慧、善读书,但一生爱情郁郁不得志。 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 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是劫后余篇。 风风火火几千年,起起落落向苍天 天下朱氏一家亲,同宗同脉最深情

朱氏迁徙史!朱家人一定要知道!

朱氏是当今中国第十四大姓,在广东省则排名第三十八位,占全国人口的0.526%以上; 1.邾国遗民 从此,曹姓的主支就从山东定陶古曹国一带迁徙至山东邹县,在这里开疆拓土,建立了历史上的邾国及其分支小邾国。 这支曹国遗民继承了东夷邾氏族的蜘蛛图腾,以国号为姓,自称为邾氏。 早期的邾国,因国小势微,对当时历史的影响无足轻重,故而先秦经典对其记载语焉不详。 好在在现已散佚的先秦典籍《世本》中,曾详细记载过早期邾国的世系。 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人颜新吾在其《陋巷志》中,也有同样的记载。 根据这些有关邾国的一些断简残篇、野史家谱,我们还可较清楚地勾勒出早期邾国的传袭世系。 邾君何继位后,同样昏庸无道,邾国迅速没落。 邾国较清晰可考的连续世系,至此终结,战国时的邾国,已经是名存实亡,甚至连国名也有变化,而改称邹国了。 这个时期,邾国在各诸侯国的关系中,已远没了春秋时期的地位和作用,甚至极少有机会参与当时的重大政治、军事活动。 也正因为如此,邾与邻国的国界已不甚分明,人们的国境观念已被淡化。 许多别国的文化贵族们纷纷迁徙到礼乐之邦鲁国较近的邾国居住。 与此同时,鲁国的先进礼乐文化也扩展、传播至邾,使邾国地区的文化有较大的发展,甚至能与鲁国相提并论,形成了邹鲁文化或邹鲁遗风。 楚灭邾后,将亡国邾君及部分被俘王室成员强迫迁离邾国,迁徙到楚国内地的邾城(今湖北黄冈黄州乡禹王城)居住。 邾城即因邾国遗民于此而得名,汉朝还于此设置了邾县。 邾亡后,大批邾国王族成员和普通邾人,则主要向北或西北逃亡,因为北面的齐、鲁和西北中原诸国,在当时都是楚国的公开或潜在的敌人。 邾国遗民的四处逃散,同时便把曹姓邾人的血缘种子撒向四方大地。 亡国的阵痛孕育出许多新的生命。 这些新生后的邾人子孙,具有强盛的生命力,他们迅速地在四方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繁衍、裂变进而茂盛兴昌。 而其中有一支以邾字去掉邑旁以朱为氏的邾国后裔,最为兴旺发达。 2.春秋时期 春秋以前,作为后世朱氏主体部分的曹姓朱氏尚未形成,早期的朱氏历史舞台自然都由发源于古老朱氏族的非曹姓朱氏占领。 这个时期有史可查的朱氏人物,除了上章提到的非曹姓朱氏开基始祖如朱襄氏、丹朱、朱虎外,还有朱汗漫和朱张。 春秋战国之世,诸侯混战,群雄并起,天下大乱。 作为朱氏主体,刚从亡国阵痛中新生出来的朱氏族姓,因力量太过弱小,族姓太过稚嫩,根本无力在当时的中国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称雄天下,甚至也没有能够独当一面,雄霸一方。 相反,这一阶段的朱氏,大都湮没于当时的历史洪流之中,以至在经典文献中很难找到他们的踪迹。 而其他来源的几支非曹姓朱氏,在战国时期也衰微不振,默默无闻。 当然,朱氏整体的衰微,并不妨碍朱氏族姓中个别优秀人物的产生出现。 据史籍记载,整个战国时期的朱氏,见于典籍记载仅有四人,他们是:魏人朱亥和朱仓、楚人朱英和莒人朱厉附。 朱仓是战国魏惠王时代(公元前369~前319年)的一个谋士,曾为魏王献上一计,使齐国将魏国留在齐国作人质的太子放回魏国,事见《战国策》。 朱厉附是战国莒穆公之臣,虽然不为莒穆公重用,但却以德报怨,为君殉死,事见《万姓统谱》。 曾以无妄之论劝春申君杀李园以绝后患。 春申君不听,朱英恐祸及其身,遂逃隐山林不知所在。 事见《战国策》与《史记》。 朱亥本是开封市的一个屠夫,但很有勇力,被魏公子信陵君(魏无忌)聘闲为勇士。 魏安厘王二十年甲辰(公元前257年)他与信陵君策划窃符救赵。 在与魏将军晋鄙合符时,朱亥用袖中所藏二十公斤重的大铁锥将晋鄙打死,夺权代将,遂解邯郸之围。 战国之世,(曹姓)朱氏主要有四大支:一支留居沛国相县,并出仕附近的鲁、莒、齐国,如沛国始祖朱柁、莒穆公臣朱厉附等即是;一支居吴国也即今江苏苏州一带,形成吴郡朱氏的前身;另一支则是居于魏国的那一支,以朱仓、朱亥为代表;再有一支则是楚国的那支朱氏,以朱英为代表。

朱姓--历史来源

朱姓--历史来源 源于朱襄氏,朱襄氏应该是炎帝系统中有影响的先帝之一,同时也是最早以朱名号,为朱姓中最为古老的一支。 朱姓始成于西周,是古帝颛顼高阳氏之后。 古帝颛顼的玄孙陆终有6个儿子,第五子名安,大禹赐曹姓。 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封安的后裔曹挟在邾(今天山东省邹城市一带),建立邾国,附庸于鲁国。 邾国又作邹国,亦称邾娄,有今山东费县、邹城、滕州、济宁金乡等县地市,建都于邾(今山东曲阜东南南陬村),公元前614年邾文公迁都于绎(今山东邹城东南纪王城)。 到了战国中叶为楚所灭,邾国贵族以国为氏,就是邾氏,后邾国君主支庶子孙又去邑为朱姓。 源于祁姓,出自远古尧帝之子丹朱,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祁姓朱氏,以丹朱为开姓始祖,是中华民族大圣人之一尧帝的嫡传后裔。 一种正统的说法认为,尧帝是中华民族共同祖先黄帝的后代。 被称为正史之祖的《史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黄帝生玄嚣,玄嚣生峤极,峤极生帝喾。 帝喾娶陈锋氏部落的女子庆都为妻,生子放勋,这便是大名鼎鼎的尧帝。 尧帝姓祁,名叫放勋,号称陶唐氏,因此又叫唐尧或者唐帝。 尧帝属于五帝三皇中的五帝之一,在中国文明史上,他的地位仅次于黄帝,而居于舜帝、夏禹、商汤、周文王、周公、孔子之上。 尧帝娶古代散宜氏部族的女子女皇为妻,生了十个儿子。 丹朱氏祁,名朱(或作练),也是中国历史上很著名的人物。 氏书与正史记载,尧子丹朱的后裔,分为数支。 一支以房为氏,一支以狸为氏,一支以傅为氏,另有一支丹朱的后裔,则以始祖之名朱为氏,成为后世朱氏中的重要一支即祁姓朱氏。 他们不但把始祖丹朱的陵墓带到了苍梧,而且也将朱氏族的图腾神木即朱木也带到了这里。 《山海经》中因此才有了舜与丹朱葬于苍梧以及舜所葬岳山有朱木的记载。 源于朱氏族,出自远古帝喾时期大臣朱虎之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朱虎,亦称朱彪,又名伯虎,是远古舜帝时代的大臣,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号为姓氏者,称朱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据文献记载,朱虎是帝喾高辛氏统治时期的一位部族首领,属于当时的八元之一。 这一点,得到了许多历史上姓氏学家们的认同,在经典姓氏史籍《元和姓纂》中,就记载有朱……一云舜臣朱彪(读作hǔ)之后的记载。 此后,如《姓氏急就篇》、《姓氏考略》、《姓氏寻源》等,均记载朱氏族人中有一部分是出自朱虎后裔。 源于子姓,出自宋微子启的后裔公子朱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春秋时期,宋国被诸侯联手所灭,其后裔有逃至砀(今安徽砀山),改宋氏为朱氏,是为江苏朱氏。 在今日朱氏大家族中,还有一支著名的子姓朱氏。 这一支朱氏源于宋国始祖、商朝末帝纣王庶兄微子启之后,以公子朱为始祖。 公子朱的子孙,以先祖名字为氏,此即后世子姓朱氏的来历。 子姓朱氏,发源于宋国,后迁徙于江苏砀山,然后再迁徙于河南宛县。 一说自宋国迁至沛国郡相县,再自沛国迁南阳宛县。 到两汉时期,宛县朱氏显赫一时。 出自曹姓,是颛顼帝的后裔。 相传颛顼帝有个孙子叫陆终,生有6个儿子。 其中,第5个儿子叫安,姓曹,封在曹(今山东定陶县西南)。 春秋时,传至仪父,见齐桓公称霸诸侯,便附从于齐,进为子爵之国,亦称邾娄。 战国时,邾国被楚国所灭,其公族子孙遂以国名\'邾\'为氏,后又有人去邑以朱为氏,称朱氏。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族诸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⑴.鲜卑族渴烛浑氏,后改为汉字单姓朱氏。 ⑵.鲜卑族可足浑氏,亦称可朱浑氏、可烛浑氏,后改为汉字单姓朱氏。 ⑶.代北可朱浑昌氏,后迁居怀朔(今内蒙古固阳),后改为汉字单姓朱氏。 另据《魏书·官氏志》记载,鲜卑族竭烛浑氏朱可浑氏,在孝文帝时住在洛阳,他们一起改为朱姓。 鲜卑族朱氏,在唐朝中、晚期大部皆逐渐融入汉族,少部分融入蒙古族、女真族、达斡尔族中,成为北方少数民族中朱氏的主流。 《广韵》、《元和姓纂》、《姓解》、《通志·氏族略》都记载:北方渴烛浑氏,后改为朱氏。 鲜卑族可足浑氏,改朱姓。 可足浑也写作可朱浑、可烛浑。 比如可足浑长生,鲜卑族,任官员外散骑常侍,后改为朱长生,本代北人(今山西及河北一带)人,后因官徙居河南,后裔形成六朝望族河南朱氏。 又有可朱浑昌,鲜卑族,也出自代北,又居怀朔,随北魏南徙河南,后魏任吏部尚书,封乐陵郡开国公,后改名朱瑞,字元龙。

姓氏朱的由来

姓氏朱的由来 在中国,朱姓也是一个大姓,而朱姓是由伏羲氏所演变而成的,而且也有一个起源说朱姓的十足是朱虎,对此姓氏朱的由来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姓氏朱的起源 1、源于朱襄氏,以先祖名字为氏。朱襄氏是伏羲氏的大朱姓汉字演变。 臣,被封于朱(今河南柘城),以赤心木朱为图腾,后来朱襄氏成为炎帝,三代炎帝朱襄氏均活动于今河南柘城一带,其后代以朱为姓氏。 2、源于朱虎,出自远古帝喾时期大臣朱虎之后裔,以朱虎为得姓始祖。 西周的隐士朱张、战国齐人朱毛、魏国大力士朱亥、西汉中邑侯朱进等人均称是朱虎的后代。 3、朱姓始成于西周,以国名为氏(因得姓始祖是曹挟,该支系也被认为是源出于曹姓)。 传周武王封曹挟于邾国,建都于邾。 他的遗族以国为姓,称邾氏。 战国时,楚国灭了邾国,邾国的贵族四处逃散,为不忘祖国,因此去掉耳旁,改姓朱。 4、源于姬姓,以国名为氏。古代的邾氏族主要集中生活在今山东省邹县一带。 5、源于子姓,以先祖名字为氏。 出自宋微子启的后裔公子朱之后,以公子朱为始祖。 周成王封商纣王之庶出之兄微子启于宋,以奉商祀。 至战国后期公元前286年,齐国灭宋。 6、源于祁姓,以先祖名字为氏。 源自尧帝之子丹朱,以丹朱为开姓始祖,属尧帝的嫡传后裔。 当舜败丹朱于丹浦后,丹朱后裔分支中,有一支向中国西南迁徙,先秦时主要分布在苍梧之野(今湖南宁远九嶷山一带)。 他们在社会进化演变中生存下来,在隋唐时期还发展成沛国郡的望族,并构成为今日朱氏大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支派。 7、源于改姓而来: ①鲜卑族改朱姓: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族诸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其中,将改北方胡人复姓为汉族单姓是一项重要举措,这一时期,有大量的北方少数民族多将复姓改为汉姓朱氏。 ②蒙古族改朱姓:出自元朝时期蒙古主儿乞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蒙古族珠尔吉特鄂谟克氏,世居锡喇塔拉(今甘肃张掖永固镇),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朱氏;蒙古族珠尔奇氏,世居萨尔哈占(今内蒙古通辽),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朱氏、邓氏;蒙古族卓尔古特氏,世居科尔沁(今吉林科尔沁),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朱氏、周氏、康氏等。 在仫佬族、苗族、瑶族、土家族、纳西族、东乡族、白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朱氏族人分布。 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朱氏。 ④源于改姓,属帝王赐姓为氏。 当明朝建立后,便有赐他姓为朱氏以示恩宠之举。 得姓始祖 朱挟、朱兴镜、朱振等为得姓始祖。 迁徙传播 西周时,周武王封曹挟于邾(今山东曲阜东南),后部分邾人南迁至安徽丹阳、江苏丹徒等地;战国中叶,楚宣王灭邾国,迁邾人于楚(今湖北黄冈西北)。

朱姓的来源

称朱氏。 2、朱虎是舜帝时的大臣,他的后代有以朱为姓的。 3、宋国的开国君主宋微子启(商纣王的庶兄)有裔孙朱晖,原以国名为氏,称宋......

朱姓氏的由来

相传商朝时有一个屠户,以杀猪为生,名篱,时人常称为篱屠,后变称为猪篱,慢慢便改猪为朱,是以有了朱这个姓。还有一个传说,一异人丹青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