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儿井建造时间
汉代尤其是汉武帝的主要功绩之一是开发了广大的西北地区。当时把移民实边和修渠屯田作为抗击匈奴侵扰的组成部分,这时西北地区成为仅次于关中的水利重点地区,水利工程技术也大大提高。新疆特殊的水利工程型式——坎儿井也创始于西汉。
疆坎儿井源 · 交河驿,最深的坎儿井
“坎儿井”,就是\"井穴\"的意思,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那时候它被称为\"井渠\",而新疆维吾尔语则称之为\"坎儿孜\",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四部分组成。坎儿井是荒漠地区的一种特殊灌溉系统,在新疆吐鲁番地区分布的尤其普遍。您肯定会好奇这个数字“5272”是什么意思?它就是全新疆1784条坎儿井的总长度5272公里,相当于从乌鲁木齐到哈尔滨的里程。
坎儿井是一种结构巧妙的特殊灌溉系统,
它是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四部分组成的。坎儿井的建造方法是:第一,在高山峡谷地带的雪水潜流处,人们在这里先找到水源,然后每隔20米到30米就打一眼竖井,竖井的深度不一,十米到几十米不等,这样的竖井将地下水汇聚起来。第二,由竖井将水势增大之后,再依地势的高低,开始在竖井的井底凿通暗渠,并将各个竖井打通,将水引流直下,一直连接到遥远的绿洲。第三,将水引到需要的地方之后,就要开凿一个明渠,将水由明渠引出地面,对作物加以灌溉。而涝坝呢,则是一个调节水量的蓄水池。一条坎儿井,一般长约3公里,最长者往往是几条坎儿井相连达几十甚至上百公里,其间竖井少则有几十口,多则达到三百余口。在建造坎儿井的时候,上游的竖井一般要挖的较深,个别还可以达到100米上下,而下游的较浅,一般只有数米。
我们聪明的祖先还发明了两种定向方法,即木棍定向和油灯定向。木棍定向在竖井上方支起来的辘轳架上固定的辘轳轴的两头栓两根绳子下端也绑一个木棍,将上下两个木棍呈平行,这样的上面的两架轱辘架子相互对齐,井底的两根木棍自然也对齐,按照木棍的方向对挖,就可以顺利将两口竖井底部挖通喽。
油灯定向法,大家不要小看油灯的作用噢,它有三种作用,一是照明,二是报警,灯灭说明地下缺氧,如油灯火苗晃动说明渠有塌方现象,坎儿井匠可以及时逃离;三是定向,挖暗渠侧壁每隔两三米放一盏灯,放三盏后,坎儿井匠边挖暗渠边看后面的灯,如果只看到一盏灯说明挖的直,如果同时看到两盏或三盏说明暗渠挖偏了,及时可以纠过来,我们的祖先当时运用了三点一线这个数学定律。
坎儿井的作用是避免水分蒸发,这项工程实属于适应干燥气候特点的一种伟大创举。尤其让人称道的是,当地人民全凭双手和简单的工具,凿打深井,掏挖地下渠,其工程之浩大,构造之巧妙,真是让人叹为观止。不愧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工程的三大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