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武当山”因何得名

“武当山”因何得名

“武当山”因何得名

武当县之名,《汉书.地理志》已有记载。县因山而得名。那么武当山又因何而得名呢?学术界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三种说法:

一是道经山志称其名源于\"非玄武不足以当之\";二是王家佑先生称其名源于\"巫丹 \"二字的音转;三是清王概《大岳太和山纪略》的推测其名或源于军事斗争,取\"以武挡敌\"之意。

武当山在古代还有许多别名,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二十九云:\"武当山,一名太和山,亦曰参上山,又曰仙室。……晋咸和中(公元326-334年)历阳谢允舍罗邑宰,隐遁斯山,故亦曰谢罗山\"。这些名称都与古人山岳崇拜的观念和道教信仰有关。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明成祖朱棣下圣旨说:\"武当山古名太和山,又名大岳,今名为大岳太和山\"。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明世宗又尊称武当山为\"玄岳太和山\"。此外,湖北、河南等地的民间信士习惯称武当山为\"老爷山\"(民间称真武大帝等神为老爷、祖师爷)、\"南顶山\"(相对于河南省境内辉县的\"北顶山\"而言)。虽然武当山早在汉魏六朝时已成为隐居修道者荟萃的道教名山,但其名声明显低于受到历代皇帝重视的五岳,称为\"嵩高之参佐,五岳之流辈\"。唐末五代时,武当山被道经列为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九福地。北宋流行的《真武妙经》称真武神入武当山修道四十二年,功满道备,白日飞升。宋元道士在山上修建了许多供奉真武神的宫观,宋元皇帝也多次为真武神加封号并派遣使臣到武当山举办斋醮法事,因此,到元末明初武当山在全国的影响日益扩大,上武当朝山进香的民众也日益增多。

明成祖大修武当道宫之后,明仁宗将大岳太和山真武之神的祭礼与五岳等同,载在礼典。明代历史上就有了\"六岳\"之说,明末人龚黄撰有《六岳登临志》。明代著名文学家王世贞(公元1526-1590年)说:\"世宗朝复尊之曰玄岳,而五岳左次矣\"。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公元1586-1641年)在其游记中写到:\"余髻年蓄五岳志,而玄岳出五岳上,慕尤切\"。

由此可见,武当山在明代\"雄镇五岳而祀超百代\"是尽人皆知的常识,因而,保存至今的明代诗文楹联即有\"武当万古郁未吐,得吐居然压华嵩\";\"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顶镇乾坤举世无双胜境,峰凌霄汉天下第一仙山\"等反映其历史地位的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