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有谁知道雍正年间十三爷允祥的怡亲王府在北京的哪里

有谁知道雍正年间十三爷允祥的怡亲王府在北京的哪里

有谁知道雍正年间十三爷允祥的怡亲王府在北京的哪里

一、怡亲王府:在朝内大街路北科学出版社所在地。 位于朝阳门内大街137号,原为贝勒允祁的府第。原怡亲王允祥的王府在东单帅府园,雍正八年(1730年)允祥去世后,旧邸改为贤良寺,另将此处的府邸改赐与第二代怡亲王弘晓。

咸丰十一年(1861年)袭爵的第六代怡亲王载垣获罪后,王府被收回,同治三年(1864年),又将此府赐于道光帝第九子、孚郡王奕譓。奕譓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晋爵为孚亲王,因其排行第九,故此府又俗称“九爷府”,旧为诚贝勒允祁府。

”此府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府布局分为东、中、西三路,其中中路保存最好,西路也基本保存着原有的主要建筑,东路则损毁比较严重,剩下的建筑已经不多。 中路是王府的核心所在,共有五进院落,中轴线长度达两百多米,规模宏敞,气势迫人。

最南为外门,面阔五间,中启一门(原中启三门),只在重大仪典时才会三门同时开启,采用硬山屋顶,覆灰瓦,上带正脊、吻兽和垂兽。院内东西有转角房各十六间,同时东西各设五间“阿斯门”,为平时出入东西路院落所用;门北各接厢房十间。

大门五间,中启一门,后三间吞廊,歇山顶建筑,顶带正脊兽件,覆绿色琉璃瓦,檐下用五踩重昂斗栱,门前左右分设石狮子各一座;门东西各带转角房六间。入门为第二进院,中建大殿七间,前后廊歇山顶,顶覆绿色琉璃瓦,檐下用七踩单翘重昂斗栱,殿前出有月台;大殿东西各有七间翼楼和九间厢房。

大殿与二门之间为第三进院,比较狭长。二门五间,前后廊歇山顶,覆绿色琉璃瓦,檐下用五踩重昂斗栱;门左右各带顺山房五间。二门之北为后寝区域,中央有寝殿七间,前后廊歇山顶,覆绿色琉璃瓦,檐下用五踩重昂斗栱,殿前出月台;殿左右各有顺山房三间,东西配殿各五间。

寝殿之后为最后一进院落,有后照楼七间,带前廊,灰瓦硬山顶,两侧有转角房各七间。 西路的前面部分已经多被改建,不成格局,只有零星几幢建筑散落其中。后面的院落则大部尚存。原有正门三间,东西各带倒座房七间,现大门和西边的倒座房已失,仅东边的七间倒座房尚存。

门北的垂花门和游廊均被拆毁,原址上另建了新的建筑。再北的四进院落基本保持完整。第一进院有正厅五间,前后廊歇山顶,左右配殿各三间。第二进院正房五间,前后廊硬山顶;院东西厢房各五间。

第三进院正房五间,硬山顶,带前廊,左右各有顺山房五间;此进院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小跨院,各有北房三间。第四进院正房五间,东西各有顺山房七间和六间。这四进院落均有游廊贯穿相连,尺度小,布局紧凑,院落的空间形态也各不相同,颇有变化。

东路原有格局已失,中央剩下一座三开间周围廊的轩馆,可知此处原来是王府的花园。东路的北面保存着一座四合院,颇为精致,有南房五间,正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院中环以游廊。 此府布局堪称清代王府最典型的格式,即三条轴线、四个部分——中轴线为礼仪空间,西轴线为宅舍居住空间,东轴线为轩馆休闲空间;服务用房则分别置于两侧轴线的前部。

总之,这座王府布局严谨规整,施工精良,殿宇、屋舍等级鲜明,建筑类型较多,空间变化丰富。同时,孚王府的平面与《大清会典》的规定基本契合,且与乾隆《京城全图》上的怡亲王府大致吻合,说明其布局仍保持着清代中期的原貌,为研究清代王府建筑的宝贵实例。

现王府中路主要用作单位的办公用房,东西两路为居民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