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讲的是什么
不学诗,无以言。我们先来看看出处: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
。\'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
不学《礼》,无以立
。\'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这一段是《论语》中孔子教育儿子的描述,所谓庭训是也。夫子对于儿子的教育,内容必然很多,但是在《论语》之中放在顶顶重要位置上的只有这两件事:《诗》、《礼》。你要学习《诗经》,学习《三礼》。否则:无以言,无以立。专论这一句的话,《正义》有注疏:“
以古者会同,皆赋诗见意,若不学之,何以为言也
?”
《礼记.冠义》:“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文辞以行礼也。”夫子之时,辞令的表达稍有不慎即会引起纷争,而消除纷争的最好方式也是辞令。《左传》有记载说:“子产有辞,诸侯赖之。”在东周之时,士阶层不擅诗的情况很罕见,无论在宴会上朝堂上,往往都要以诗言志,而诸侯对官吏的考核也以赋诗以观其志。如《左传.昭公十六年》:“宣子曰:二三君子请皆赋,起亦以知郑志。”
所以说无以言,在当时真的是很现实的一个问题。你不学好诗,不善辞令,是会出状况的。
而再往深了挖掘,在《论语》中还有另一句话,可以与这一句相互印证: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这是夫子心中对于一个人学习发展的过程规律。所谓的【兴】于诗,《尔雅.释言》:“兴,起也。”《章句》注思无邪云:“凡《诗》之言,善者可以感发人之善心,恶者可以惩创人之逸志,其用归于使人得其情性之正而已。然其言微婉,且或各因一事而发,求其直指全体,则未有若此之明且尽者。故夫子言诗三百篇,而惟此一言足以尽盖其义,其示人之意亦深切矣。”梁溯溟先生曾说:“周孔教化自亦不出于理知,而以情感为其根本。”兴于诗,诗除了言志之外,还有教化之功。在这里夫子是要通过《诗》来教化人的性情。他老人家对于《诗》很是看重,论语中可以与某学生言诗出现了两次,是很高的褒奖: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
始可以言《诗》已矣
。
”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
始可与言《诗》已矣
,告诸往而知来者。”
而《诗》中,也处处可以见到礼的存在,譬如《关雎》一首:“参差荇菜,左右芼之。”今之众人往往解为农村劳动妇女采摘水草,而《礼记.昏义》:“是以古者妇人先嫁三月,祖庙未毁,教于公宫,祖庙既毁,教于宗室。
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教成祭之,牲用鱼,芼之以苹藻,所以成妇顺也。
”兴于诗,也是为了下一步的立于礼打基础。修身先学诗,立身则要靠学礼。而后陶冶于乐,完成人的品德修养。在夫子的教育观中,《诗》是很重要的点,这和时代有关系,但脱离时代,诗教化人心的功用,万世不易。而题主问的第一个问题,诗对于现代来说的重要性。这里的诗是广义的诗了,而不是单单指诗经。诗有教化之功,而今不重此。社会的发展也越来越能晃了人的眼。我在其他一些答案中,多有论及,总的来说,我不认为诗于大众有什么大的用处,是可以陶冶性情,但是奈何今之众人不读。隔行如隔山,不懂以为自己懂,不学以为自己学的人也不绝于途。当然这些和真正去学诗的人是无涉的。诗在当代,没什么重要性。艺术,不需要重要性而存在。非得要诗有什么作用才有人去学,那么诗才是完了。活得精神贫瘠何尝不是活着,世界不也一样运转。但是这和艺术没关系,和诗人没关系。以上。